分子中性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0世纪60年代末基于对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进化改变(表现为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替换和DNA分子的碱基替换)的比较研究,1968年,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提出分子进化中性学说。他的中心论点是: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不是由自然选择作用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而是在连续的突变压下由选择中性或者接近中性的突变随机造成的(这里所谓选择中性的突变是指对当前适合度无影响的突变)。换句话说,分子中性论虽然承认自然选择在表现型进化中的作用,但否定自然选择在分子进化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进化是随机的。

分子进化中性论虽然很好地解释了分子多样性的起源,但未能解释表现型的适应进化。中性论所涉及的只是生物大分子一级结构单元的替换,并不能包含和解释分子进化的全部。分子进化中性论揭示了分子进化的规律,这是他的主要贡献;其次中性论强调随机因素和突变压在进化中的作用,这正是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纠正和补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