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刘世焱

刘世焱
刘世焱

刘世焱,(1900 — 1941)字耿光,广东始兴县顿岗留田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于始兴中学毕业。当过小学教师,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曾参加学生军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毕业后,任少尉见习官,中尉连长。

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任十九路军沈光汉师一三一旅少校副营长及中校参谋。战后,任中校副团长。

1933年1月福建事变后,回到广州,任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军事训练处中校主任。

1938年,刘世焱任广东省财政厅税警团团长。日军入侵广州后,调任暂编第八师第一团团长,守卫四会,芦苞,三水一线。

1941年7月间,刘世焱奉命率部增援长沙保卫战。刘世焱被陆军暂编第八师少将团长。出发前,他召集连以上军官开会动员说:“军人的天职是保国卫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时候到了,各位要坚决,果敢地带好队伍,精诚团结,奋勇直前去歼灭侵略者。我和大家一定生死与共,直到战斗胜利。”

刘世焱
第二次长沙会战图

1941年9月18日,日军集中兵力向新墙河一线展开猛攻,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式开始,由于第九战区对敌情判断有误,中国军队正面防备不足,日军在2天内便完全突破新墙河防线,并推进到汨罗江北岸。第九战区急忙布置汨罗江南岸防御,并集结部队,伺机自东南向西北侧击南进日军。由于双方实际战斗力不相上下,战役打得十分激烈,该部队到达长沙东南外围,刘世焱一面派人与会战指挥部联系,一面观察地形,侦察敌情,就地布防,做好随时向市区日军攻击的准备,同时又在阵地后沿点起篝火迷惑日军。后来,第九战区的作战密电两次被日军破译,致使第九战区部队遭到严重损失,20日,日军在骆公桥至浯口之间强渡汨罗江,26日,日军主力向长沙猛攻,在捞刀河一线击破第九战区主力部队之一的第七十四军。27日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长沙中国守军阵地,然后发起集团冲锋,中国军队在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后,官兵伤亡惨重,长沙终于于中午被日军攻破。第九战区部队虽然被迫撤出了长沙,但仍积极组织反攻。晚上7—8时左右接到命令:该团向湘东北迂回截击日军后路。于是,他把三个营分为三路向湘东北迂回挺进。 9时,刘世焱亲自率领团部和直属连向日军后路疾进。 11时,到达离长沙三十公里处的东流镇附近,与日军一个联队(相当于一个团)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日军骑兵赶来增援,刘部不足二百人,被日军包围,刘令直属连抢占东北山岗高地,自己率领团部人员向日军阵地攻击。战斗中,他虽右手,右脚中弹负伤,仍然身先士卒坚持向日军阵地反复冲击。激战了一个通宵,消灭日军一百多人,打死日军战马多匹,最后,刘世焱不幸两次中弹,脑部中弹壮烈牺牲,以身殉职,时年42岁。

刘世焱
张发奎题词

战后,刘世焱的遗体运回韶关十里亭安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追封他为陆军少将,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张发奎,陈济棠,蒋光鼎等军政要员送了挽联和挽词。蒋光鼐在刘世焱遗像上的题词是:“魁梧其貌,勇武其风;剐犀仗剑,射虎持弓;杀敌捐躯,气贯长虹;名垂青史,民族英雄。”

刘世焱
蒋光鼐题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