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姓名】沈国震

沈国震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6年

【工作单位】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工作简历】

2009年2月至今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博导

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05年4月至2007年11月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特别研究员

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 韩国汉阳大学纳米技术系 博士后研究员

【教育背景】

2003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 博士

1999年7月 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系 学士

【学术兼职】

2009年至今 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的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in China执行主编。

2008年至今 德国思普林格(Springer)出版的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编辑。

2009年至今 Bentham出版公司The Open Physical Chemistry Journal编委。

2009年 美国科学出版社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客座编辑。

Nature出版公司,德国Wiley出版公司、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AIP、IOP、荷兰Elsevier出版公司等等出版的四十多种国际刊物的审稿人与仲裁审稿人。

【研究领域和兴趣】

准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化组装及光电等性能研究。基于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微纳米光电器件,如场效应管,化学传感器等。

【主要论著】

已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350(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论文共获得国际刊物引用1700余次。论文H指数为24。共参与编辑英文专著7部,并获得/申请多项国际专利。

【在研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人才引进基金、华中科大创新基金等。

【部分论文】

1. Devices and chemical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metal oxide nanowires, J. Mater. Chem. 2009, 19, 828.

2. P-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f single-crystal ZnTe nanobelt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9469.

3. "Single-crystalline nanotubes of II3-V2 nanotubes",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7568.

4. "Self-coiling of Ag2V4O11 nanobelts into perfect nanorings and microloop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1762.

5. "Form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SrAl2O4 nanotubes by a roll-up and post-annealing approach",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4922. (VIP paper, Inner cover paper)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