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山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厉山镇

基本概况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

厉山镇位于随州市西北1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2'---113°29',北纬31°46'---32°06',扼襄(樊)汉(口)之咽候,通南北之要冲, 北望桐柏山,南近大洪山,东瞰信阳,西通荆(州)襄(樊), 汉丹、西宁铁路交汇,氵厥水、姜水交融,316国道穿境而过。面积240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既是鄂西北的交通交塞,又是随西北农工商物质的重要集散地。厉山镇有6.2万亩耕地,1.55万亩水面,15万亩林场。镇政府驻厉山,人口60759人,面积120.4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神农、云水、日中街、文昌阁、星亮、王家岗、同心、东方、沙城、联群、灯塔、星旗、星升、星炬、双星、宇宙、三星、富足、勤劳、北岗、红星、双寨、幸福。今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县是湖北省第62个县市,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391个村(居)委会,人口98.14万,县城驻厉山镇。

地理环境厉山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北望桐柏,南近绿林,东瞰信阳,西通荆襄,汉丹、西宁铁路在此交汇,随岳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旅游专线自擂鼓墩曾侯乙墓直达炎帝神农故里。厉山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有大型铁路货运编组站,交通、通讯、水电已形成完整网络,各类专业市场布局合理,是鄂西北的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厉山集镇建设特色突出。集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饮食文化丰富,特色小商品琳琅满目,商贾云集,经济活跃。按照随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求,新区规划和旧镇改造规划即将出台,一个全新的历史风貌名镇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2009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县是湖北省第62个县市,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391个村(居)委会,人口98.14万,县城驻厉山镇。县位于湖北省北部的中间,淮河源头南麓,南接随州市曾都区,东邻广水市、河南省信阳市、北部与河南省桐柏县接壤,西接枣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厉山镇。邮编:441315。行政区划代码:421321。区号:0722。

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河流谷地,一般高度海拔300-800米。主要山脉是桐柏山及其余脉,河流主要有淮河、漂水、厥水等。

随县辖镇:厉山镇、高城镇、殷店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万和镇、尚市镇、唐县镇、吴山镇、万福镇、新街镇、安居镇、环潭镇、洪山镇、长岗镇、三里岗镇、柳林镇、均川镇。

旅游资源厉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兼具。据130多种史料记载,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千百年来,厉山一直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被湖北省委宣传部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全力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厉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距镇区14公里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大型水库封江景区自然风光奇、险、秀,江中游览区青山苍翠,碧波万顷,十里画廊,韵味无穷,是休闲、度假、会展的好去处。

产业结构厉山产业结构优势独特。作为新兴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镇内纺织企业已达50多家。2007年全镇纺织工业实现总产值5.3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税2420万元。产品远销沿海城市及东南亚国家。镇内纺织、轻工、化工、酿造等门类齐全。

厉山农耕文化历史悠久。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种植、养殖业十分发达,是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结构优化调整,已形成以十里水果带(富足、沙城)、十里葡萄走廊(厉封公路沿线)、千亩柞蚕林(海潮寺)、万亩水产(封江口水库)基地为龙头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人文历史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古神农洞位于九农山腰。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规划建设,以“建筑返古、环境还野”为特色,规划建成“世界烈山宗亲会馆”、“祭祀朝圣”、“圣遗迹游览” 、“大同街市”、“炎帝故里经济技术开发”、“服务接待管理”六个区,兴建修复炎帝神农殿、烈山大宗祠、圣贤殿、功德殿、神农庙、安登泉、百草园、观天坛、神农九井等景点。景观有姜河新潮、九岭晴岚、烟寺晚钟、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断岩缩雾、龙凤旗杆等,因材借景,秀丽非凡。几千年来,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烈山敬奉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春秋战国到今,历朝历史学家、历史文献作了肯定的记载,炎帝神农诞生於“湖北随州厉山”。如:春秋《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春秋《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三国时韦昭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於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

《春秋左传注》第四册:“有烈山氏山之子曰柱为稷,(沈韩补注云:“(祭法)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注:‘厉山氏,炎帝也,起於厉山,或曰有烈山氏’。农即柱,厉山在今湖北随县北四十里”)自夏以上祀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晋朝杜预为其作注曰:“烈山氏,炎帝也,起于厉。”

名胜景点

厉山镇

①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厉山(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市九龙山(烈山)南麓。烈山冈峦起伏,树木葱茏,峭岩幽谷,清泉古洞,构成一幅风光旖旎、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九烈山岭由南向北依次为:钻断山、耕耘山、百草山、五帝山、三皇山、葫芦山、洞天山、登天山、寿星山。它们沿龙脉河一字儿排开,如九龙捧圣,奉侍着神农故里。

古神农洞位于九龙山腰。为明朝万历年间随州知州杨存愚立;神农宫为三进四层宫殿式建筑,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粹于一宫。相传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具,教人使用;培育五谷,助民众温饱。后来,他与黄帝联合打败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中华民族因而又称炎黄子孙。

《湖北通志》载:“神农氏起烈山,为烈山氏,今随厉乡是也。”烈山又名厉山,因又作厉山氏。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景观有姜河新潮、九岭晴岚、烟寺晚钟、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断岩缩雾、龙凤旗杆等,因材借景,秀丽非凡。几千年来,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烈山敬奉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②封江风景区

厉山镇

封江风景区位于封江乡境内,距厉山神农风景区15公里。建成于1960年的封江水库是全市六座大型水库之一,总库容6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36亿立方米。封江水库两岸山峦连绵起伏,库汊水岛犬牙交错,形成了封江独具特色的库区风光。27公里长的水域犹如一幅画廊,14万亩山场四季如画:春季山花烂漫,映山红满山遍野;夏日绿树成荫,满目青翠;秋天叶红果熟,四处飘香;冬时雪压青松,银装素裹。库区上游的狮子口更是怪石林立,奇峰耸天,野趣甚浓。

由于水库调节而形成的独特小区域气候,使这里冬暧夏凉,气候宜人。万余亩水面碧波荡漾,水美鱼肥,是一处可供疗养的理想场所。兴建的打靶场、遛马场、游泳场、游乐场、垂钓场将给游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这里的人文景观也比较丰富。境内原有江家河、刘家河两大古老集镇,是方圆百里的主要货物集散地,也是随州通往河南的古道。丰水季节,商船可顺水直达随州、武汉。因此这里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僧人们曾在此建有东安寺、红安寺,香客络绎不绝。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斗。如今狮子口古寨墙仍连绵几公里,完全用青石垒成,高大坚固,气势宏伟,四方寨门保存完好。民间相传薛刚反唐曾屯兵于此。

这里盛产香菇、茶叶、蚕茧、木耳、水产品、畜产品。历史上柞蚕享有盛名,年产茧达25万公斤。该库是个富库,年可产成鱼25万公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