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堡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团堡镇

团堡镇地处东经109°03′—109°18′、北纬30°12′—30°34′这条地球的神秘文

化带上,境内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东有石板岭为利川、恩施两市天然界山,也是川鄂咽喉,自古有“利川要隘”之称;西有金字山突兀高耸,形似玉笔,为利川八大景之一;南有马鬃岭,形似鬃毛披散的昂首巨马,奋蹄于星斗山、云雾山中。团堡海拔在500—1500米之间,位于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云腾雾绕,气象万千。镇政府所在地东距恩施州府76公里,西距市城区24公里,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商贾云集。318国道、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

全镇国土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辖大坝、沙地沟、团山坝、白果坝、柴家湾、张家山、马鸣坝、店子坪、箐口、官田坝、齐心坪、兴隆坪、柏腊山、珠锦门、贺家坪、狮子口、烽火、长庆、云雾山、大瓮、新田、学堂坪、中垭、石板岭、高岩坝、四方洞、金龟、黑皮樟、牛栏坪、棠秋湾、泗水池、团堡山、安乐坪、龙台、梅家湾、虾蟆塘、樱桃井、马栏槽、马踏井、小谷槽、阴地山、野猫水、朱砂屯、大树林、黄泥坡、分水、冉家沟、川洞、大洞、高岩、茅田、太坪龙、朝南、野猪坪、晒田、长槽56个村,632个小组,6.8万人,2007年支柱产业烤烟7000亩、山药6000亩、魔芋5000亩、反季节蔬菜6000亩、药材12000亩。

以利川市团堡镇利红发展有限公司、团堡魔芋精粉加工厂和利川市团堡镇丹皮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加工、营销企业正逐步走向大市场。现有魔芋、山药初加工个体企业500家,营销商20家,是日韩魔芋角、山药光条加工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辖区内有文化底蕴丰富的石龙寺;有玲珑剔透的地下迷宫玉龙洞;有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文化院落;有融奇、险、秀为一体的清江大峡谷的三个景点雪照河大峡谷、大河片大峡谷和朝东岩景点;有魔幻神奇的石板岭石林公园;还有储量丰富的生物礁、黄铁矿等矿产资源。是观光、旅游、投资的绝好去处。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文化团堡、特色团堡”的品牌形象。十五期间,团堡已形成烤烟、山药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魔芋、药材、蔬菜、牡丹等产业也日益壮大。团堡山药以其独特品质被日、韩专家誉为“中国野山药”。昔日的“山乡团堡、老区团堡”正成为“魅力团堡、活力团堡”。

【主要景点】

①玉龙洞

团堡镇

玉龙洞地处团堡镇北8公里梨树乡樱桃井村的一个半坡上,距“318”国道线上的团堡镇7公里处。洞口高5.7米,宽12米,为人工开凿。支洞有三,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6米。因洞内化学沉积物洁白如玉,且洞中一景酷似飞龙,故名玉龙洞。

该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内终年恒温14—18摄氏度,仅中层洞穴面积就有10余万平方米,中层洞有各种景观80多处。其景观小巧玲珑,景点多姿多彩,十分集中。玉龙洞共分上、中、下三层,游览景点主要有一条主洞和三个支洞,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6米,三个支洞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洞穴景观多姿多彩,巧夺天工,石笋、石柱、石钟乳、千姿百态,奇特诡谲。各种造型的自然景点令人大饱眼福: “擎天玉柱”、“洞中舞厅”,令人叫绝;“天鹅孵蛋”、“雨后春笋”,栩栩如生;“群象迎宾”、“万寿宫”,雄伟壮观;“玉龙飞腾”、“泉奏八音”,惟妙惟肖;“金蛋银窝”、“慈禧皇冠”、“石林大观”、“九龙杯”等等,它们形态万千,婀娜多姿,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玉龙洞自1992年开发以来,已接待游客数十万人。目前,玉龙洞洞内灯光线路进行了改造,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使玉龙洞美景更加光彩夺目,是休闲避暑的乐园。

②水莲洞

水莲洞位于长江支流清江源头地带,与恩施州府相距110 公里,与重庆万州区相距117公里,两公里水路便到“318”国道,距利川城区11公里,交通便利。水莲洞具有“雅”、“秀”、“奇”、“巧”的特点,景点多、形态美。江水碧绿如绿荫,春意浓浓;两岸山峰对峙,波光倒影,丛林掩映,意趣盎然。水莲洞集水洞、干洞为一体,洞内景致优美,洞中有山,山上有洞,洞中有水,水中有名贵透明鱼。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错落有致,景致奇特,水洞宁静谧然, 清爽怡人,犹如一座富丽堂皇海底宫殿。洞内石柱、石笋、石花、石幔千姿百态,或晶莹如玉,或灿烂如金,或粗如浮图,或细如粉丝,恰似人间仙境。洞内具有夏凉冬暖的气候特征,叫人留连忘返。

要进入水莲洞,可以顺清江泛舟而下,也可由三渡峡逆游而上。目前水莲洞在进一步开发,它将在全国乃至世界所有的溶洞旅游业中异军突起,成为大自然王国中的一颗艳丽的“明珠”,吸引着中外游客。

团堡镇

③石龙寺

石龙寺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北老街背后一座小山上,是我州最古老且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寺庙。建于明洪武初年,为土家族大姓冉氏宗祠。清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寺庙,同治四年,辟为义学,光绪五年,施南府知事王廷祯令毁义学,共四进两殿,总面积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木梁木柱。 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现存碑文23块,最早的一块嵌于主殿牛心天井左墙壁,为明代石刻,记叙了修建冉氏宗祠的由来及捐赠钱物的名单。寺内残存石雕16幅,现供于“蟹将宫”内的3幅石刻是其代表作,是研究土家族文化及明清石雕工艺的重要文物。

1987年1月,利川市政府将石龙寺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镇流传着石龙、鲤妃、神龟、鳖后、蟹将等动物故事,为石龙寺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