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镇
1、海南省昌江县三家镇三家镇地处东方市北部,位于昌化江南岸,北与昌江县乌烈镇、昌化镇隔江相望,距市区26公里,连接市区的主要通道——三新公路正在改造之中,竣工后将成为三家镇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硬化公路。
三家镇地域广阔,面积为112平方公里,管辖14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7180户、34881人。耕地总面积69158亩,其中水旱田20175亩,坡地48983.6亩。由于戈枕水利工程的调节以及近一年来水利设施的完善,全镇14个村的生产用水基本上能够得到保证。
目前,三家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亿元左右徘徊,2005年虽然历史性地达到1.26亿元,也仅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3%,在全市10个乡镇中处在中下游,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9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还低了1080元。全镇工业基础几近于无,2005年年产值仅为0.023亿元,所占比重不到2%;以打工经济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近年来有所发展,2005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比重上升到15.8%。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以及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业是三家镇的主要产业,2005年实现产值1.04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但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主要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为主,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全镇14个村的环境状况都不容乐观,脏、乱、差、杂现象尤为严重。村民住房均以土坯房和砖瓦房为主,楼房非常少,全镇建有楼房的不足30户。农村基本的生活设施条件较差,除岭村村道部分实现硬化并配有简易排水沟以外,其余各村的村道都是土路,由于没有通畅的排水系统,经常是臭水横流,泥泞不堪。水东、酸梅、代鸠、红草、旺老等近半数的村庄生活用水仍然面临困难。三是土地开发和利用不合理。全镇近7万亩土地中,有20%左右的土地以极低的租金发包给投资商,土地的真正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由于大部分土地的租期普遍超过了30年,因此土地价值的低估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将进一步延续下去。此外,村庄集镇规划凌乱,村民生活区不断向周边延伸,“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大量土地被闲置。
2、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区域概况
三家镇位于安居区南端,东邻马家乡、西眉镇,东南接大安乡,西靠安岳县姚市镇、人和乡,西与安居镇交界,北与玉丰镇毗邻,离遂宁市区32公里,离318国道12公里,离达成铁路37公里,离遂渝高速公路、遂渝铁路32公里,东西宽13.2公里,南北长14.4公里,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辖四十个村、三个居委会,总人口6.5万,农业人口5.98万,总户数17981户。 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纯收入达2300元。
经济发展
三家镇最具特色的是远近闻名的优质香米,全镇水稻旱育技术推广达3.3万亩,重点发展31000亩优质稻、2000亩水稻制种。此外,三家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良的土质结构,发达的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其它粮食经济作物,建成了10000亩玉米高产片、1000亩地膜花生、1万亩冬大豆和5000亩晚秋作物,2004年养殖生猪10头以上的大户全镇达4500户,年底全镇存栏生猪6.2万头,出栏肥猪达10万头;稻鱼工程8000亩,休稻养鱼6000亩,生态经济林4500亩,农业产业化经济蓬勃发展。 三家镇农业产业化结构合理,农副产品深加工力度大,三家肉业公司每年收购农户生猪6万余头,集宰杀、分割、冷冻为一体,产品获四川绿色食品证书,三家天食米业公司发展优质水稻,实行订单农业,年加工销售大米1000万吨,年收入达800万元,艾懋食品、金辉薯业公司发展优质油料作物及红薯,所产红苕面条获四川绿色食品证书,琼江生态养鱼合作社,发展塘库养鱼8000亩,休稻养鱼600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
三家大米是三家镇声名远播的优质特产,三家大米米粒呈尖园形,白玉状,略带油浸色,汤酽带丝,饭粒软滑不绒,粒粒剔透可数,入口化渣,隔夜回锅味如初,略带糯米粥香。无论干饭、稀饭都口感好,甘甜爽嫩易消化,无论运至天南地北,都是一家煮饭四邻香。三家大米含各种微生素、氨基酸矿化度适度,低糖高蛋白,营养极丰富,老幼咸宜,常吃不腻,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现三家水稻年栽插面积为三万多亩,每年可产优质三家米1200多万公斤。 三家镇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亚热季风气候区,琼江中游下段。春来早,气候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日照足,气温高,早晚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制造,转移和储存。无论沟坝土壤都适宜水稻生长。
四川省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5亿元,在三家镇园坡村建设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基地。四川省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新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进驻于安居区工业园,计划分期投资2.5亿元,在安居修建园林式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发电厂、有机肥料厂、骨粉厂、进出口等一系列为省、市重点扶持产业化项目。今年初,该公司开始在安居全区为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基地选址,经过近半年的考察论证,该公司正式将基地落户于三家镇。据了解,该基地占地600亩,计划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造沼气池1万立方米,沼气发电200万度,沼液灌溉农业种植面积1万亩,存栏种猪600头,年产仔猪10万头,年出栏肥猪10万头,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肉联厂一个。目前,项目已完成基础平整,8月底前可完成猪场及厂房建设,整个项目预计2014年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1]
三家镇当地农民种植海椒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大规模种植海椒却始于近几年。三家镇坚定不移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成立了海椒专业合作社,加强了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和外出参观学习、免费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等形式,努力提高农民栽植技术水平;同时引进市级龙头企业许氏龙凤调味食品厂,从年初该厂就与农民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保底收购。2008年,该镇的南峰、柿子、洞湾、竹园等村涌现出海椒种植大户200户,散户1200户,全镇种植面积达到了6500亩。[2]
乡镇建设三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商业贸易繁荣活跃。新建街道4条5万平方米,商住房6万平方米,门面6000余间,引进个体工商户6000余户,家鑫农贸市有商贸摊位300个,专业干杂市场有摊位300个,日交易量在50吨以上。集中成片建成20户以上新村40处,10户以上的20处,全镇交通生活设施建设完善,建有水泥公路30公里,村级水泥路面1条3公里,村级泥结碎石路30条,120公里,通水泥路的村达15个。全镇光纤用户达1.3万户,40个村开通调频广播,程控电话达1万门以上,三家、太平、大坡场镇及公路沿线均用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