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

起源血液有不同类型是奥国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一八六八—一九四三)在一九○二年提出的。他曾从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样本,合成三十个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的样本成功混合,有的却发生凝结(黏在一起」。他於是领悟,每个样本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两人的样本,红血球上有一种称为「Anti-gen」(抗原)的物质,他於是以「A」作标记;另外两人的样本,另有一种「抗原」,他依字母顺序,以「B」作标记;只有一人的样本,A抗原和B抗原都没有,但血清中却有两种抗体,他自己的血液也是如此,他於是以「O」(表示无抗原)作标记。后来,他发现有一群人的血液,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他便叫它做AB型。
从此,血液便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ABO血型物质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中国60%汉族人唾液中有ABO血型物质。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A、B、H3种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差异,仅在于糖链末端的1个单糖。A抗原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而B抗原糖链末端为半乳糖,H抗原和A、B抗原相比则糖链末端少1个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1981年已有人用绿咖啡豆酶(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红细胞,切去B抗原上的半乳糖,从而使B型转变成O型获得成功。
E.von邓格恩及L.希尔斯费尔德于1911年发现A血型的亚型。他们看到不同A型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强度不一,在反应弱的A型人血清中还有一种抗体能与反应强的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据此认为在A型中存在亚型;即A1及A2亚型。A1.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来自B或O型人)反应强,而A2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反应弱。而且在部分A2型人的血清中,除存在的抗B外,还有不规则的抗A1。在B型人血清中有两种抗体:抗A及抗A1。抗A能与A1及A2细胞发生反应;抗A1只与A1细胞发生反应。A1型红细胞上有A及A1两种抗原。A2细胞上只有A抗原。AB型也可分为A1B及A2B等亚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亚型
ABO系统血型 红细胞抗原(凝集原) 血浆中抗体(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抗A、无抗B
O 无A、无B 抗A、抗B
血型成因的推测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由进化决定的。
我们的4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并不是在所有的人身上同时出现,而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在寒冷的年代,由于草原上可供吃用的东西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去适应新地形所能提供的新食物。由于新的饮食结构出现,人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紧接着血型也会有所变化。
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野草、昆虫和从树上掉下来猛兽吃剩下的果实。而4万年前出现了克鲁马侬人,他们以狩猎为生。在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他们从非洲向欧洲和亚洲转移。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当时,我们的以果实为生的祖先逐渐变成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成为住在现今欧洲土地上的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开始接受驯养,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就是现在,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约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当时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气候的变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这种血型一开始出现在蒙古人种身上,随着他们后来不断向欧洲大陆迁徙,结果今天有很多东欧人都是这个血型。
人体的4种血型中最后出现的为AB型,它的出现还不到1000年的时间,是“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后的产物。AB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但他们易患恶性肿瘤。
很快会出现第5种血型。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新血型,比如说C型。只有这种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的严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来,因为这时原先那4种血型,也就是说,有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将抵挡不住这种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他们会很快消失.这就是皮特,达达莫博士得出的结论!
血型与性格血型的性格在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有不同。
一个人走向社会,从参加工作后,由新手成为骨干,由下级成为上级,由工作直到退休,这期间其性格也都在不断地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许多特征。当然,血型与性格之间也并不是必然联系,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A型人小时候比较任性,年轻时性格果断刚毅,时时处处要强。走向社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克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稳重谦虚的态度,容易成为不愿过份表现自己的谨慎派。A型人在老年时,则显得很固执。
B型人大都有一个天真浪漫的幼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分成心直口快和不擅交际应酬型两种倾向。B型人由于性格自幼到老变化不大,相对来说会让人感到他们越活越年轻。
O型人年少时比较温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积极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和自我表现,甚至成为非常有魄力的人。O型人从小至老的变化是最大的,往往是少年温顺,老来强硬。
AB型人大多小时候怕陌生人,很闭塞,但长大以后善交朋友,交际广泛。AB型人因过于自信,容易自满,老年时给人感觉很傲慢。
血型的遗传表1:ABO血型及其相应的遗传式
血型或表现式 遗传式或基因型
A AA,AO
B BB,BO
O OO
AB AB
即表现式A,B,O和AB;遗传式AA,AO,BB,BO,OO和AB。
此血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两种显性基因 Ia,Ib和隐性基因 i。
与表1类似,遗传时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如下:
A Ia Ia,Ia i
B Ib Ib,Ib i
AB Ia b
O i i
ABO血型鉴定,通常只用两种抗血清即抗A及抗B血清,就可将群体分为四种血型。
根据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临床工作方例起见,配偶间所生子女的血型见表2。
表2:各种ABO配偶所生子女的血型:
婚配式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A×A A、O B、AB
A×B A、B、O、AB 无
A×A B A、B、AB O
A×O A、O B、AB
B×B B、O A、AB
B×AB A、B、AB O
B×O B、O A、AB
AB×AB A、B、AB O
AB×O A、B AB、O
O×O O A、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