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晨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白晨光

个人简历白晨光,男,汉族, 1957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甘肃兰州。1982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并参加工作,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学习工作经历1982年1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

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

1995~199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及材料科学系作访问学者;

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担任冶金及材料工程系副主任;

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分别担任冶金及材料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材料学院党委书记;

2003年至今任重庆大学人事处处长;

1995~199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及材料科学系作访问学者。与日本东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等国的同行有紧密的学术交流。

主要社会兼职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现为重庆市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化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名誉理事、重庆市首批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带头人。

主持和参加过的主要科研项目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973课题“钒钛磁铁矿高效分离提取的过程强化原理、微观调控机制与新方法”、863项目“钒钛磁铁矿高值新材料制备”等国家级项目7项;部省级项目5项。

论文、专著发表、专利及获奖情况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SCI检索11篇、被EI检索18篇,参编专著一部。曾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

已申请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学术专长及成果1.多金属矿物的冶金基本理论研究和过程设计及控制。长期致力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金科学和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了激光表面粘度测定装置,对深入研究含钛高炉渣的表面性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钒钛新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特别是微波等高能波束应用于冶金过程或材料制备过程中。

,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研究会理事长。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金属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及新材料制备;

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

微波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现代冶金技术基础研究。

教学讲授课程本科学生:Ferrous Metallurgy

硕士研究生:冶金熔体与熔渣, 铁冶金学

博士研究生:冶金新技术[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