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孔庙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街道兰山路路中段北侧,该庙始建于金代,明、清两代均重修并增建。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南北长155米,东西宽45米,总面积6975平方米。《临沂县志·秩祀》记载甚祥:“孔子庙,在县治西,旧在东南,宋靖康毁于火。金守臣高召,卜迁今地,其后再毁再葺,元末兵燹,故址仅存。明洪武二年,知州罗希孟重修。正统年间,知州贺祯再修。弘治间,知州张凤、吴寅,正德年间知州朱衮,相继增修。嘉靖三十五年,东兖道任希祖见庙庑圮坏,呈请拆经府殿房重建。清乾隆初,知府李希贤、道光十五年知府熊遇泰、光绪九年知府锡恩,重加修缮。其制:中为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庑北为神厨、神库。南为戟门。南门为泮池,上有石梁;东门南为照壁。庙后迤东为崇圣祠。”
孔庙普称“文庙”,民国三年(1914年)九月为尊孔而改“孔子庙”。现有大成殿、明伦堂及古银杏树等,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曾先后十次修复。1948年临沂城解放后,孔子庙保存大体完整。“文化大革命”期间,孔子庙遭破坏,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及2棵银杏树。自1982年起,省、市人民政府对孔子庙进行了三次维修。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临沂市人民政府在对其实施第三次大规模修复后,将其辟为临沂市博物馆。
修复后的临沂孔庙是市域内规模较大的仿古建筑群。占地总面积6975平方米,建筑面积2878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前大门(东西耳房)、大成殿(东西两庑)、明伦堂(东西画像石廊)、办公楼(库房)。分前、中、后三进庭院。大门内两侧各有银杏树1株,据史书记载植于金代。东为雄株,西为雌株,虽历经900年风雨仍枝叶茂盛,年年结果累累。一进庭院的正面为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大殿面阔5间,殿内正面为彩绘孔子塑像,高4米、两侧为四配,东侧为孟子、颜子塑像,西侧为曾子、子思塑像,高3.3米。大殿后(二进庭院)的两侧为画像石廊,西廊陈列了在临沂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的画像石近百块,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的实物资料。东廊陈列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的石刻造像和历代碑刻,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佛教、民俗和历代书法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明伦堂位于大成殿后,面阔5间,22.6米,进深10.77米,内有8根金柱,青砖黑瓦。明伦堂后为两层古平顶式库房兼办公楼。
经过修复的孔子庙,布局合理,雄伟壮观。它不仅是人们瞻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旅游胜地,而且也成为临沂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