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3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缑(gōu)氏山,周时又称“抚父堆”,位于古缑氏镇东南约6公里,在今天河南省洛阳东南40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南,离嵩山距离不远。由洛阳到嵩山,必经缑氏镇;由嵩山到洛阳,也必过缑氏镇。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河南府志》载:“缑山,在县南(指偃师老城)40里,孤峰突出,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於此。”《山拇助》云:“缑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饮鹤池。”虽然缑氏山海拔仅有308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出名确是因了两位神仙的缘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据说她曾在缑山修道。因为她姓缑,故该山名缑氏山,後简称缑山。另一位是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王子晋。

《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他爱好吹笙,喜欢吹凤凰鸣叫的声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在嵩山,他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後来,家人桓良终於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上等我。”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们来到缑氏山上,果然看见王子乔骑著一只白鹤停在山头。他只是远远的看著人们,并不靠近大家。他举手向人们致谢意。几天後,他才骑鹤飞走。後人为了纪念他,在缑氏山和嵩山为他立了祠庙。因此,缑氏山在道家天下72福地中,被列在第60位。

春秋时代,太子升仙的这个地方叫做缑氏邑,山名还是叫缑氏山。因为周朝的王族曾被封在此地,并以“缑”作为姓,便逐渐形成了缑氏家族。唐朝武则天曾在此立碑建庙,纪念王子乔。唐时著名僧人玄奘就出生在这里。

唐之前的缑氏山还是很繁荣的,有僧、道在此修行,不过见诸史籍的很少。在鼎盛时期,山上建筑恢宏,寺庙观庵同九华、普陀、五台、峨眉四山相仿。比较著名的有纪念度王子乔升仙的浮丘公的浮丘庙和浮丘洞。

明弘治三年《偃师县志》载:唐高宗咸亨二年,武则天同唐高宗李治封禅嵩山,途经偃师缑氏永庆寺。时值八月中秋,明月高悬,她触景生情,由子晋联想到自己的长子弘(葬于缑氏,唐恭陵即李弘之墓),感慨万千,遂以诗咏叹。即是这首《宿永庆寺》:“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凤吹笙曲》一首,描写王子乔的神仙生涯: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链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

欲叹离抒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次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心。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缘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