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花朵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235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802253896
·装帧:平装
·开本:32
·定价: 22.00 元
内容简介
《悲观主义的花朵》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编剧廖一梅的长篇小说,出版后便被《文汇报》书评版称为年度最好的小说。可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读。此次再版恢复了当年被删节的部分。
为爱而生,很多人这样标榜自己,为爱而生?不,我不为爱而生,爱是我躲之不及的怪物,是人生对我抛出的媚眼,顾盼有情中生出的一点眷恋,是这世界将你抽空、打倒,使你放弃尊严的唯一利器。别大言不惭地谈论为爱而生吧。
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到离开心爱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对此即使我们早有准备也无力承当。人类唯一应该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面对这种痛苦,但是从来没有人教给过我,我们都是独个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
作者简介
廖一梅,著名编剧、作家。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
主要戏剧作品:《艳遇》(2007年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琥珀》(2005年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魔山》(2005年北京儿艺股份有限公司首演),《恋爱的犀牛》(1999年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主要电影作品:《像鸡毛一样飞》(获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络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生死劫》(获美国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一曲柔情》(获美国妇女电影节金奖)等。著有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魔山》。另有多部电视剧集。
媒体推荐从它感人的程度而言……几可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相比,只是茨威梏的小说带有更多男性立场的美妙幻想,而这部新作则有着更多现代女性的悲切思考。它通过作者凝重的笔墨和充满哲理的叙说呼唤着一种在现代社会已属罕见的爱情——书中称此为“吸血克的爱情”。
——《文汇报》读书版
在廖一梅的笔下,总有一些痴心不改的人们,非要到寸草不生的沙漠里去寻找绿洲,更为可悲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他们自己就是沙漠的一部分正是他们自己一寸一分地淹没了生命的绿叶。
——李锐《读书》
陶然的痛苦……是隐隐的,内在的仿佛说出痛苦是一件丢脸的事,仿佛痛苦与快乐的最大不同在于快乐可以与别人分享,而痛苦必须独自承担。
——西川《作家》
她们在该浪的时候浪一浪,该收的时候也就收手了她们待人友善办事利索,能吃苦也能享受……表面上,她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暗地里却保持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个性,这是一种值得敬佩的自由精神,并且,这种精神在道德上也并无什么可指责之处。
——石康《北京青年报》
编辑推荐
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廖一梅的剧作《琥珀》、《恋爱的犀牛》被誉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在《悲观主义的花朵》的每一页,你都可以感到爱情像玻璃一样刺穿自己。
文摘
1
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其鼓的,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我们都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尽管我们都不相信。
阿赵在固执地胡闹,狗子在固执地喝酒,徐晨在固执地换姑娘,爱眉固执地不结婚,老大固执地无所事事,我固执地作你的小女孩,我们固执地在别人回家的时候出门,固执地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工作,固执地东游西逛假装天真,但是这些都毫无意义。
你要知道我已经尽了力,为了答应过你的事我尽了全力,你专横而且苛刻,你求我,你要我答应,你要我青春永驻,你要我成为你的传奇,为了你的爱情我得年轻,永远年轻,我得继续任性,我得倔犟到底——你只爱那个女孩,那个在时间的晨光里跳脱衣舞的少女。
我们从年轻变得成熟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对自己欲望、言行的毫无道理与荒唐可笑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某一天,当我明白其实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性,年轻时长期折磨着我的痛苦便消逝了。
“凡是改变不了的事我们只能逆来顺受。”我们的需求相互矛盾、瞬息万变、混乱不堪,没有哪一位神祗给予的东西能令我们获得永恒的幸福。
对于人的天性我既不抱有好感,也不抱有信任。
2
夜里,我又梦见了他——他的头发完全花白了,在梦中我惊讶极了,对他已经变老这个事实惊讶极了。我伸出手去抚摸他的头发,心中充满了怜悯……
实际上他永远老不到那个程度了。
九个月前,我在三联书店看到陈天的文集,翻开首页,竟然有他的照片。陈天从不在书
上放自己的照片,但是现在不需要征得他的同意了。我看着照片上的那张脸,鼻子,眼睛,嘴唇,下巴,这个人似曾相识,仿佛跟我有着某种联系,那感觉就像我十八岁见到他时一样,但是具体是哪一种联系却说不清。
我买了那四本书,用书卡打了九折。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读那些书,黎明破晓之前,他出现了。
我在熟睡,我看见自己在熟睡,他紧贴着我,平行着从我的身体上方飞过,他的脸和我的鼻尖近在咫尺,他如此飘过,轻轻地说:“我是陈天。”好像我不知道是他似的。的确,那张飞翔的脸看起来不是陈天,仿佛一个初学者画的肖像,完全走了样子,特征也不对,但是我知道是他,除了他别无他人。
陈天曾经多年占据着我的梦境,在那里徘徊不去。
此刻,在北京的午后,在慵懒的,刚刚从夜晚中苏醒的午后,在所有夜游神神圣的清晨,在没有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