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大学
中国女子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一所专为培养女干部开设的大学,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延安。
历史沿革1939年7月20日,中国女子大学正式开学典礼在陕甘宁边区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王明担任校长,后由李富春接任。副校长柯庆施、林莎,教育长张琴秋,总务处长吴朝祥。毛泽东、周恩来等全部中共中央领导人全部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有学员近500人,后发展到1000多人,其中有知识分子、女工、农妇和家庭妇女等。中国女子大学于1941年9月并入延安大学。
校长首任校长:王明
第二任校长:李富春
人才培养中国女子大学为抗战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1000多名妇女干部。
学员来历:有长征女红军,有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和逃出的政治犯,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女工,有从沦陷区投奔革命的女学生女青年。平均年龄18-22岁。
班次:按文化程度编为普通班、高级班、陕干班、特别班。普通班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沦陷区来的爱国女青年,高级班是红军中的妇女领导和沦陷区来的高级女知识分子,陕干班是专门培养陕甘宁边区妇女工作干部的,特别班是参加过长征的知识文化程度较低的红军女战士。
女子大学的政治课包括:党史、近代史、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抗日游击战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问题、妇女运动等。高级班内设有政治经济、马列主义、中国问题等系。1940年9月,高级班学员增加到90多人。特别班有识字课、政治课、妇女工作等。中央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博古、邓颖超都来过女子大学上党史课。
除了政治课,还开有选修课,包括新闻速记、会计、医药、外语等职业课程。教员多是各机关干部兼任。
女子大学生活艰苦,学校号召半农半读,自己种菜,参加大生产运动。晴天在树林,雨天在窑洞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