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法
Newton Method
牛顿法
解非线性方程f(x)=0的牛顿(Newton) 法,就是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的一种方法。它是解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的有效方法之 一。
一 牛顿法的基本思想
把非线性函数f(x)在 处展开成 泰勒级数
f(x)=f( )+(x- )f′( )+(x- ) + …
取其线性部分,作为非线性方程f(x)=0的近似方程,则有
f( )+(x- ) f′( )=0
设f′( )≠0,则其解为x = - (1)
再把f(x)在x 处展开为泰勒级数,取其线性部分为f(x)=0的近似方程,若
f′(x ) ≠0,则得x = - 如此继续下去,得到牛顿法的迭代公式:x = - (n=0,1,2,…) (2)
例1 用牛顿法求方程f(x)=x +4x -10=0在[1,2]内一个实根,取初始近似值x =1.5。
解 f′(x)=3x +8x所以迭代公式为:
x = - n=0,1, 2,…
列表计算如下:
n
0
1
2
3
1.5
1.3733333
1.36526201
1.36523001
二 牛顿法的几何意义
方程f(x)=0的根就是曲线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x*,当初始近似值 选取后,过( ,f( ))作切线,其切线方程为:y- f( )=f′( )(x- )
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x = -
一般地,设 是x*的第n次近似值,过( ,f( )作y=f(x)的切线,其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x = - 即用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近似代
曲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如图2-4。
2-4
牛顿法正因为有此明显的几何意义,所以也叫切线法。
三 牛顿法的收敛性及收敛速度
定理 设f(x)在[a,b ]满足
(1) f(a)·f(b)<0
(2) f(x)∈[a,b],f′(x),f″(x)均存在,且f′(x)与f″( x)的符号均保持不变。
(3) f( )·f″(x)>0, 、x∈[a,b],则方程f(x)=0在[a,b]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由牛顿法迭代公式计算得到的近似解序列{ }收敛于方 程f(x)=0的根x*。
由方程f(x)=0得到的牛顿迭代形式
x=x- = =1- = 由于f(x*)=0,所以当f′(x*)≠0时, (x* )= 0,牛顿法至少是二阶收敛的,即牛顿法在单根附近至少是二阶收敛的,在重根附近是线性收敛的。
牛顿法收敛很快,而且可求复根,缺点是对重根收敛较慢,要求函数的一阶导数存在。
四 牛顿二阶导数法
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牛顿二阶导数法。对其几何意义及收敛性不作详细的叙述,读者可仿照牛顿法进行讨论,其基本思想是:
将f(x)在 处展开泰勒级数
f(x)=f( )+f′( )(x- )+ f″( )(x- ) +…
取右端前三项近似代替f(x),于是得f(x)=0的近似方程为
f( )+f′( )(x- )+ f″( )(x- ) =0
也即f( )+(x- )[f′( )+ f″( )(x- )] =0 (3)
设其解为 .利用(1), - =- ,代入(3)中括号内 - ,则得f( )+( - ) [f′( )+ f″( ) ] =0
于是解出 ,得 = -
重复以上过程得: = -
于是得牛顿二阶导数法的迭代公式为:
= - n=0,1,2,… (4)
上式与牛顿法迭代公式(2)相比,利用此公式求根收敛更快,迭代次数更少。其缺点是要求f(x)的二阶导数存在。
牛顿切线法可以由牛顿二项式推出。这是一个由开方公式引出的:
X(n+1)=Xn+(A/X^(k-1)-Xn)1/k (5)(n,n+1表示下角标)
开立方公式:
当(5)式中的K=3时就是开立方公式。
设A = X^3,求X.称为开立方。 开立方有一个标准的公式:
X(n+1)=Xn+(A/X^2-Xn)1/3(n,n+1是下角标)
例如,A=5,,即求
5介于1的3次方;至2的3次方;之间(1的3次方=1,2的3次方=8)
初始值X0可以取1.1,1.2,1.3,1.4,1.5,1.6,1.7,1.8,1.9,都可以。例如我们取X0 = 1.9按照公式:
第一步:X1=1.9+(5/1.9^2;-1.9)1/3=1.7。
即5/1.9×1.9=1.3850416,1.3850416-1.9=-0.5149584,-0.5149584×1/3=-0.1716528,1.9+(-0.1716528)=1.7。即取2位数值,,即1.7。
第二步:X2=1.7+(5/1.7^2;-1.7)1/3=1.71。
即5/1.7×1.7=1.73010,1.73-1.7=0.03,0.03×1/3=0.01,1.7+0.01=1.71。取3位数,比前面多取一位数。
第三步:X3=1.71+(5/1.71^2;-1.71)1/3=1.709.
第四步:X4=1.709+(5/1.709^2;-1.709)1/3=1.7099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调节,第一步与第三步取值偏大,但是计算出来以后输出值会自动转小;第二步,第四步输入值
偏小,输出值自动转大。即5=1.7099^3;
当然初始值X0也可以取1.1,1.2,1.3,。。。1.8,1.9中的任何一个,都是X1 = 1.7 > 。当然,我们在实际中初始值最好采用中间值,即1.5。 1.5+(5/1.5²-1.5)1/3=1.7。
如果用这个公式开平方,只需将3改成2,2改成1。即
X(n + 1) = Xn + (A / Xn − Xn)1 / 2.
例如,A=5:
5介于2的平方至3的平方;之间。我们取初始值2.1,2.2,2.3,2.4,2.5,2.6,2.7,2.8,2.9都可以,我们最好取 中间值2.5。 第一步:2.5+(5/2.5-2.5)1/2=2.2;
即5/2.5=2,2-2.5=-0.5,-0.5×1/2=-0.25,2.5+(-0.25)=2.25,取2位数2.2。
第二步:2.2+(5/2.2-2.2)1/2=2.23;
即5/2.2=2.272,2.272-2.2=-0.072,-0.072×1/2=-0.036,2.2+0.036=2.23。取3位数。
第三步:2.23+(5/2.23-2.23)1/2=2.236。
即5/2.23=2.242,2.242-2.23=0.012,0.012×1/2=0.006,2.23+0.006=2.236.
每一步多取一位数。这个方法又叫反馈开方,即使你输入一个错误的数值,也没有关系,输出值会自动调节,接近准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