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多发于小儿进食哭闹或摔跤时,或成人口含东西作业时不慎。当异物进入呼吸道时,因为异物占据气道或者异物刺激咽喉导致喉痉挛,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因此呼吸道异物的死亡率很高,应该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幼教及家长的重视。
呼吸道异物的处理方法呼吸道异物原因较多,成年人大多是在进餐时,尤其在吃大块咀嚼不全的食物时因大笑或说话,使一些肉块、鱼团、茶梗等滑入呼吸道,有些老年人误吞假牙,小儿口含糖块、钮扣、玩具等不慎吸入呼吸道。患者突然不能讲话和咳嗽或有咯咯声,而后呼吸困难,面色发青,突然倾倒,不挽救有很快死亡的危险。国际红十字会建议,发生本病的病人,可以用以下姿势表示:一只手扶在颈部,另一只手扶着这个手腕。其他人一看就理解,这个人呼吸道有异物阻塞,以便获得有效的抢救。
抢救方法:
1、背中部拍打法
婴幼儿:用一只手抓持双下肢,将病孩倒提起来,另一只手拍打背部中央,直到异物吐出来。
2、手指挖取法
先开口,左手拇指贴紧病人上方牙齿,食指与拇指交叉,压迫下方牙齿,一用力就可开口,右手食指插到咽喉深部,手指末节屈曲,从异物旁边伸到大林后方,钩出异物,但不要勉强,不要将异物推得更深,无法钩出。3、中上腹部加压法
急救者双手从痛部插入病人腑下,双手握拳,拇指对着病人上腹下中部,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腕用力冲击,压迫腹部,反复多次,以使病人肺内的气体将异物冲出。若病人尚有力气也可将上腹压在椅背上、桌子角,栏杆等处,反复用力压迫,尽可能冲出异物。昏迷病人,使其仰卧,抢救者骑在病人下半身,双手用力猛压胸下部两侧,尽可能冲出异物。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呼吸道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成人偶见。如救治不及时,常出现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一、主因
1.幼童臼齿未生,常对食物咀嚼不细,将较粗大食块误入气管。加之儿童喉部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不能把误入气道的食块立即咳出。
2.小儿常把小的玩具含在口中,因器笑打闹,可随气流入气道。常见的异物有谷子、花生粒、豆类、果核,有时有硬币、图钉、扣子、发卡、玻璃球等。
3.成人多将钉子含在口中,或因昏迷、全麻将呕吐物误入呼吸道。正常情况下,喉部对异物反应非常敏感,当异物进入呼吸道时,用力剧咳可以排出。但如因异物较大,并停在喉腔、气管或支气管内时,可将此处管腔大部或全部堵塞,这样不但不易地咳出,反而将呼吸道堵死,患者不能呼吸,说不出话来,面色青紫,拼命挣扎异常痛苦。
二、主症
1、异物在喉部:嵌顿于喉部,可立即窒息死亡。异物小时,呼吸困难、喉鸣、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疼痛。
2、异物在气管:剧烈阵咳,气急,呼吸困难。
3、异物在支气管:咳嗽、呼吸困难及喘鸣、发热、痰多等炎性症状。
三、急救
1.抢救者站在病人后面,两臂抱住病人,一手握拳,大拇指朝内,放在病人的上腹中部与剑突之间,另一只手压在拳头上,有节奏地使劲向上推压。这样使横膈肥肉抬高,压迫肺底,连续两次,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管推入口腔,解除窒息。
2.将昏迷病人平卧,急救者分开两腿跑下,把病者夹在中间,两手用上述方法进行抢救。如异物被排入口中,应立即取出。
3.可将小儿患者头向下,使异物吐出。
4.误吸异物后只有一个人在场时,可自救,用椅子背、桌子角或竹杜突出部分抵压腹上部,可使异物吐出。
5.切忌使用手掏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进入更深处。同时准备送医院。
四、预防
1.关键是教育儿童,不要把玩的东西放在口中。1981年江苏医学会报导,气管支气管异物2675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80%,3岁以下占20%,最小年龄仅2个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统计,气管异物西瓜子(7、8月)占81%,花生米(11、2月)占605。经急救自行咳出者只占1~2%,大多数病例需立即手术。
2.吃饭时养成良好习惯,不准跑跳和开玩笑。细嚼烂咽,防止呛咳,防异物误入气道。
3.成人饮食也得留意,不可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