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钧

1.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图)孙国钧 男,1946年6月生,浙江省杭州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1979年由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留学,198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建筑工程系教授,结构工程教研室主任,现任工程力学系教授。他主要从事各向同性材料和复合材料板壳的屈曲、后屈曲和振动理论,复合材料的损伤和破坏机理,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类智能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的研究。1994和1996年两次应邀赴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998年应邀赴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作合作研究。他已在“J of Applied Mechanics”,“ Int J of Solids andStructures”,“ Composite Structures”,“J of Material Science”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以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
研究方向:
1.复合材料力学
2.智能材料与力学性能
3.结构动力学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82年在多伦多大学机械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在多伦多大学航空研究院获博士学位。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F.W.Williams教授邀请赴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做合作研究,1998年应鲍亦兴教授邀请到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做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各向同性材料和复合材料板壳结构的屈曲、后屈曲和振动理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杆系结构动态响应,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类智能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的研究。
2.驻马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1954年出生。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驻马店市拔尖人才。
现任驻马店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199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98年任河南省艺术品摄影学会副会长;2003年任驻马店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艺术成就:
1982年至今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展出作品5000余幅。其中作品《家乡烧饼香》入选全国举十三届影展;《闹春》入选上海第一届国际影展;《台上台下》在“河南风性”影展中获银牌奖;《小鸟在唱歌》在河南农村摄影展中获一等奖;《情在雪源中》获弟四届国际影展铜牌奖;《高原牧歌》获全国第十六届影展铜牌奖;《金色序曲》、《一针一线总关情》、《晨曲》分别获文化部举办的“九省区大河上下”第一、二、三届影展中获铜牌奖。孙国钧摄影作品集于2003年8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3.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于1965年,男,生态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干旱农业生态学和3S系统在生态学中应用研究。主持和参加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重大基础前期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研究重点项目等5项,作为甘南高寒草地持续利用及提高生产力途径研究课题的主要贡献者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
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主持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旱农区春小麦根系生长冗余与碳平衡关系的研究。
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主持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项目:高寒草甸植物生活史对策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荒漠植物种子大小与数量关系的进化生态学研究。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主持一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旱农区春小麦根系功能效益研究。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主持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项目: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机制――集水农业发展潜力。
2003年主持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高寒植物抗寒性的遗传力分析。
2006.10- 2009.10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农业规划支撑系统—中国作物填图(2006DFA31070)。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与功能维持机理,批准号:2007CB106804。
个人简历:
1983-1987年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学习,学士;
1987-1989年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
1989-1992年兰州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在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1996年-1999年兰州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2002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
2008年1月-2009年1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
发表论文:
Gang Pan, Feng-min Li, andGuo-jun Sun*. Digital Camera Based Measurement of Crop Cover for Wheat Yield Prediction.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IGARSS)’07, IEEE, 2007, July, 23-27, Barcelona, Spain. Accepted. (EI 收录)
Liu Huiming, Li Fengmin,Sun Guojun*. Land-use Change Dynamic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the Zuli River Basin in Recent 20 Years.The Second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Beijing, China. Oct. 18-20, 2008. (Springer ISTP 收录)
Fan Wan, Zhen Wang, Fengmin Li, Huhua Cao,Guojun Sun*, GIS-BASED CROP SUPPORT SYSTEM FOR COMMON OAT AND NAKED OAT IN CHINAThe Second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Beijing, China. Oct. 18-20, 2008. (Springer ISTP 收录)
Wang Xiao-Ling,Guo-Jun Sun, Yu Jia, Feng-Min Li* and Jin-Zhang Xu. 2008. Crop yield and soil water restoration on 9-year-old alfalfa pasture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95(3): 190 – 198.
Gang Pan, Feng-min Li, andGuo-jun Sun*. Digital Camera Based Measurement of Crop Cover for Wheat Yield Prediction.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23-28 July 2007:797-800.(EI 收录)
Da-Yong Zhang,Guo-Jun Sun, Xin-Hua Jiang. 1999. Donald Ideotype and Growth Redundancy: a Game Theoretical Analysis Field.Crops Res. 61: 179-187.
王晓夏,杜彩,孙国钧.2008.基于GIS和RS的兰州NO2时空分布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网络版, 2008年第6期.
贾宇, 徐炳成,王晓凌,孙国均,徐进章,李凤民*.2007.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对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31(3): 470 – 475.
刘慧明, 许宝泉, 李凤民, 阎天成,孙国钧.2007.祖厉河流域1:50000与1:250000比例尺DEM信息容量的比较,干旱区研究.24(7):131-134。
汪晓峰,任红旭,孙国钧.2005,四裂红景天与长鳞红景天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植物生态学报.29(2):331-337.
张荣,陈亚明,孙国钧,李凤民. 2004.繁殖体与微生境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生态学报. 24 (5 ):972-978.
李凤民, 徐进章,孙国钧. 2003.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学报. 23(9): 1901-1909.
孙国钧,张荣等. 2003.植物功能多样性与功能群研究进展。生态学报. 23(7):1430-1435.
许保泉,张荣,张大勇,孙国钧. 2003.旱农区春小麦根系生长冗余与碳平衡关系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23(6): 958-963。
张荣,孙国钧,李风民2003.冗余概念的界定与冗余产生的生态学机制.西北植物学报. 23(5): 844-851。
张荣,孙国钧,李风民,张大勇. 2002.两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关系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22(2): 235-242.
孙国钧,张荣,张大勇. 2002.干旱、半干旱区作物抗旱性和育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 53-59.
许保泉,张荣,张大勇,孙国钧. 2002.干旱、半干旱地区育种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 98-102.
孙国钧,张荣,张大勇. 2002. 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 159-164.
张荣,孙国钧. 2001.植物群落的内禀冗余.草业学报.10(3): 21-27.
张荣,孙国钧,张大勇.2000年.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育种的困惑与出路.西北植物学报.20(6):930-935.
任红旭,陈雄,孙国钧.2000.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幼苗对水分和胁迫的反映.应用生态学报.11(5):718-722.
周瑞莲,孙国钧,王海鸥.1999.沙生植物渗透调节物对干旱、高温的响应及其在抗逆性中的作用.中国沙漠.19(Supp.1):18-25.
孙国钧,张荣等. 1999.作物抗旱性、水分利用与籽粒产量的形成.资源科学. 21(5):31-36。
杜国祯,孙国钧等.1998.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繁殖对策与磷肥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34 (4): 146-153。
杜国祯,孙国钧等.1998.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草业学报.18(2):26-33.
孙国钧,冯虎元.1998.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分析.兰州大学学报.34 (2): 92-97。
孙国钧.1995.甘肃省高寒草甸嵩草属、扁穗苔属分类与分布.西北植物学报.15 (8): 164-168.
孙国钧.1995.甘肃省马衔山地区植物被特征分析.西北植物学报.15 (5): 115-120.
计算机软件登记:
生物地理学教学辅助系统,编号:软著登字第084206号,登记号:2007SR18211,2007年11月20日
中国作物填图决策系统,编号:软著登字第0151500号,登记号:2009SR024501,2009年3月20日
孙国钧男,汉族,1938年3月生,莱阳市古柳街道办事处留衣庄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中国石化重庆一坪高级润滑油公司机关党总支书记,高级工程师。1962年10月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先后任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技术员;中国石化重庆一坪化工厂研究室主任、车间主任、技安科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石化重庆一评高级润滑油公司高级工程师、机关党总支书记。他一直从事合成润滑材料的研制与放大试生产工作,所负责并参加研制的全氟烷基聚醚润滑油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0年荣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重庆一坪化工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新方法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