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辽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李辽宁

男,1969年8月生,湖北武汉人,副教授,海南省统一战线研究会理事。1996年至1999年在湖北大学学习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并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任职于海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从事《当代西方思潮》、《马列原著选读》、《公共管理伦理学》等本科、研究生和MPA课程教学。

科研成果:

(一)课题

主持课题:海南社科联课题《社会整合的软权力研究》(HNSK07-46)

参与课题:教育部21世纪教材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国家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海南省社科联课题《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海南省社科联课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

(二)著作

出版专著: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参著(编):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5)

《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1)

《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

《中国与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

《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教育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

(三)论文:

1、古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

2、评价性比较: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方法论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4、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功能发挥过程分析[J].求实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

6、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规律探讨[J].理论探讨,2008年第2期

7、社会和谐与执政党的软权力建设[J].唯实,2008年第4期

8、公共管理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5期

9、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4期

10、近年来我国对社会整合问题的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1、革命传统教育要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J].江右论坛2007年第8期

12、近年来关于软权力问题研究现状综述[J].理论导刊,2007年第10期

13、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多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1期

1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社会学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第8期

15、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命运[J].武汉宣传,2006年第3期

16、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J].理论导刊,2005年第8期

17、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评价标准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10期

18、社会整合的软权力论略[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9、近年来国内关于社会整合问题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07年第6期

20、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过程[J].探索,2005年第4期

21、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1期

22、全球化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4期

23、论宗教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中华社科论坛,2004年第2期

24、论对外宣传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J].武汉宣传,2004年第10期

25、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N].长江日报,2005年3月17日(求知版)

26、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7、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8、切实提高对外宣传能力[J].武汉宣传,2005年第11期

29、跨世纪大学生价值观变化及其引导[J].江汉论坛,1997年第12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