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
概述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rénmín yīngxióng jìniànbēi[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in Beijing,China]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央,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挖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1961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
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游击战、渡江战役为主题。在渡江战役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这八块浮雕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共有约170个人物形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惊天动地的革命史实。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

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第二次国共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我为中国英雄们自豪!
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修建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事情缘于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向毛主席建议,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如:浮雕史料应特别慎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画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虑铜铸;整个图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纹样宜另行选择,明清两朝纹样纤弱无力,不宜多用等。毛泽东主席看到建议后,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份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它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52年8月1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

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采运工作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
1953年7月开采出大石料荒料尺寸: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300吨。经过第一次加工,将石料上面做平,重量减为280吨。10日大石料由开采地运至山场(半山腰平坦处)行走60米。次日下午石料放下山。经转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0米,两边厚0.8米,重量为102吨。
8月19日,大石料由山场起运,经过4个村庄、一个山岭、十余处桥梁及交通最繁华的市内街道,行程15公里,9月27日安全到达车站(空军油库)。9月28日,在青岛车站,采用铁道滑动方式,将大石料装上东北电业管理局丰满发电厂90吨车皮。根据铁道部规定,该车载重为100吨,因此又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将石料中间厚度改为87厘米,两端厚度改为79厘米,重量为94吨,连同束车设备与垫木共重100吨。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行车速度开向北京,10月13日抵达北京前门西站,一路平安。三个夜晚之后,碑心石奇迹般地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工地。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有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
修建方案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随即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赓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作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
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瞭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
在众多的设计方案构思中,设计意见有较大的差别。
当时分歧较大的意见有:
1、碑的下座要不要建成陈列室。
2、下层台阶要不要作成检阅台。
3、碑身要不要做成空的,顶部开窗,可供瞭望北京市容。
4、意见中分歧最大的是碑顶的造型,到底是建成宝顶歇山式,还是塑造英雄的群雕。因为这些意见不统一,使得工程难以启动。
最后经主持这项工作的中央领导与有关方面初步协商,决定:
1、台基部分先按陈列室设计,留有改变的余地。
2、因为已有天安门作为大检阅台,下层平台决定不作检阅台设计。
3、为维修方便,碑身做成空筒,但筒顶不开瞭望窗以维护纪念碑的庄严肃穆。空筒碑身也使得碑体重量大大减轻,连地下的混凝土在内,总重量只有一万吨左右。(由于设计合理,当时虽然没有考虑抗震因素,但纪念碑却经受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
4、最难确定的碑顶暂缓设计,选意见最为集中的设计方案中的三个制成1∶5的模型,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就在底层按陈列室设计全部钢筋混凝土即将完成时,台基做成实体的意见又占了上风,他们提出的理由很有说服力:做成实体碑身显得庄重稳妥,如下设陈列室,碑身则有架空不稳之感,这对于一座烈士纪念碑是不合适的。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也经过广泛的讨论。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
纪念碑图案创作浮雕创作者
张松鹤
8块浮雕的创作者分别是:1、《虎门销烟》画稿艾中信,雕刻曾祖韶,助手李祯祥;2、《太平天国》画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3、《武昌起义》画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4、《五四运动》画稿冯法祀,雕刻滑田友;5、《五卅运动》画稿吴作人,雕刻王临乙;6、《八一南昌起义》画稿王式廓,雕刻萧传玖;7、《抗日战争》画稿辛莽,雕刻张松鹤;8、《胜利渡长江》画稿彦涵、雕刻刘开渠。
《胜利渡长江》三易其稿
由于彦涵画过渡长江的油画,因此《胜利渡长江》的画稿便由他来设计。稿子画了三遍,第一遍画的是战士头戴美式钢盔冲锋的场景,这虽然真实地反映了渡江战斗的情形,但考虑到群众对解放军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现存连云港市彦涵美术馆)将战士们改为头戴布军帽,并且突出了指挥员以及划船民工的形象,后来纪念碑建设时采用了此稿。
原来彦涵当时希望把画稿修改得更完美,于是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浮雕的第三稿,此番设计又增加了一些战士的形象。但由于第三稿过长,不符合纪念碑高耸挺拔的设计方案,最后还是采用了第二稿。
石工也是幕后英雄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批石工对纪念碑浮雕的雕刻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批石工长期从事中国民间雕刻,传统雕刻技艺很高,但对西方雕刻技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如果每人的风格不同,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刻制会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在刘开渠的领导下,这些石工接受了很长时间的培训。雕塑家们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让石工练习,由于浮雕所采用的汉白玉开采于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为确保石料不被损毁,石工在练习人像雕塑的基础上,再进行纪念碑人物试刻。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石工们熟悉了从粗刻到细雕的方法,有力地保证了纪念碑浮雕石刻的完成,他们也在实践中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兼通东西方雕刻技术的优 1958年5月1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揭幕之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纪47·1-1(165)面值8分邮票1枚,采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侧面图。由孙传哲设计。同年5月30日我国邮电部又发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邮票面值为8分,图案右上角采用了1958年5月1日发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整枚邮票;邮票下边刻有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左边刻有周恩来同志书写的碑文。这是我国建国后发行邮票中唯一一枚展现全部碑文的邮票。 东北解放区邮票中,李兆麟将军“三九”被难二周年纪念邮票于1948年3月9日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1套2枚,30元(暗绿)、150元(暗紫)两枚均以有水印绢丝纸和无水印白纸两种印行。图案是哈尔滨道里公园内(今兆麟公园)李兆麟将军纪念碑,碑上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用放大镜依稀可见碑文,而下方的墓志铭,由于邮票票幅小,只能用黑点表示,其文如下: 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墓志: 李兆麟将军又名张寿芊,原籍是辽阳县小荣官屯,幼丧父为佣农而少负大志,工余孜孜攻读,后待亲友助入北平中国大学,一九三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忠贞不二,九一八变起,奉命返里,组织义勇军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后任东北抗日抗军第三陆军总指挥,驰骋于北满原野,孤身奋战,艰苦奋斗十四年如一日,适苏联对日宣战乃配合苏军解放桑梓于风雨飘摇中,毅然任松江省副省长,维持社会秩序造福人民,形势稍定乃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劲力邦交敦睦奔走国内民主和平功在国家妇孺皆感,不幸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九日下午四时惨遭反动派杀害,将军生于一九0八年时年三十有七,将军殁后举市同悲,众议葬于道里公园并易名兆麟以示永念,谨书数语以志。 秀石雕艺人。
修缮记录1971年,纪念碑北面原为鎏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字被改成红色玻璃钢字。
1980年国庆节前,纪念碑拆除了红色玻璃钢字,更换了损坏断裂的石料,恢复了原有的鎏金字。
1999年6月,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又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维护。
2006年,修复纪念碑存在的漏水、有裂缝、部分地方错位、风化严重等问题,是47年来首次大规模的修缮。
纪念邮票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表达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尊敬,邮电部于纪念碑揭幕之日,发行了纪念邮票。全套1枚,主图即为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整个建筑,画面为红色。小全张画面上除纪念碑邮票外,还印有纪念碑正面和背面的碑文。
●发行日期:1958.5.1、1958.5.30(M)
●1-1(165)人民英雄纪念碑8分800万枚
●小全张人民英雄纪念碑售价0.12元20万枚
●邮票规格:35×27.5mm
●小全张规格:87X137mm、其中邮票尺寸:35×27.5mm
●齿孔度数:14度、无齿(M)
●整张枚数:90枚
●版别:雕刻版
●设计者:孙传哲、刘硕仁(M)
●雕刻者:孔绍惠
●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公司
公交线路图交通:乘1、2、10、20、37、52、82、120、126、728、802路天安门站;5、8路天安门广场站;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天安门西站下车。
周边景点:
★故宫★ 颐和园 ★ 天安门
★ 天安门广场 ★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 毛主席纪念堂 ★前门 ★中华民族园
★王府井 ★西单 ★景山公园
2008国庆节2008年10月1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来到天安门广场,出席首都各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这是胡锦涛等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