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钱歌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三分钱歌剧

◎译名三分钱歌剧

◎片名The Threepenny Opera

◎年代1931

◎国家德国

◎类别音乐

◎语言德语

◎字幕英文

◎片长111min

◎导演乔治· 威廉· 巴布斯特 Georg Wilhelm Pabst

◎主演Rudolf Forster .....Mackie Messer

Carola Neher .....Polly

Reinhold Schünzel .....Tiger-Brown

Fritz Rasp .....Peachum

Valeska Gert .....Mrs. Peachum

罗蒂·兰雅 Lotte Lenya .....Jenny (as Lotte Lenja)

Hermann Thimig .....The Vicar

Ernst Busch .....The Street Singer

Vladimir Sokoloff .....Smith, the Jailer (as Wladimir Sokolow)

Paul Kemp .....Mackie Messer's Gang Member

Gustav Püttjer .....Mackie Messer's Gang Member

Oskar H?cker .....Mackie Messer's Gang Member

Krafft-Raschig .....Mackie Messer's Gang Member (as Kraft Raschig)

Herbert Grünbaum .....Filch

Marcel Merminod .....(uncredited)

◎简介

这部经典音乐剧是关于一个自信的强盗和他手下的故事。欧洲观众通常投票认同这是一部世界上杰出电影之一。

《三分钱歌剧》(Die Dreigroschenoper),这部作品并不属于歌剧的范畴,应该把它看做是音乐剧的一种。在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音乐剧即叙事歌剧中,约翰·盖伊所写的《乞丐歌剧》(The Beggar's Opera)在当时极受欢迎。此剧被改编成现代风格的脚本后,由魏尔采用爵士手法作曲而成为《三分钱歌剧》。它的舞台改为维多利亚王朝末期的伦敦,但却暴露和讽刺了德国败于第一次大战后的经济混乱、政治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它的确是一部反映了那个时代特点的好歌剧,所以博得很广泛的声誉。希特勒时期在德国禁止上演,第二次大战后又开始流行。它所采用的爵士乐形式虽然陈旧,但并未失掉音乐上的清新的魅力。

库尔特·魏尔(1900~1950) 生于德国的音乐家。在柏林师从洪佩尔丁克。其早期管弦乐创作受勋伯格的影响极大。第一部成功之作《三分钱歌剧》(1928)是与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合作的《乞丐歌剧》的现代版本。这部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良知,旋律缠绵悱恻,伴奏立足于爵士乐,可以和德国画家乔治格罗斯笔下的漫画媲美。第二部更有雄心的歌剧《罗马冈尼城的兴亡》(1930)继续这一风格,仍和布莱希特合作。但如此揭露社会黑暗,加上魏尔是个犹太人,当然日益引起纳粹的不满。1933年定居美国后,写成名作《七大罪孽》。

1930年魏尔为了躲避纳粹迫害逃离德国,结果在美国百老汇大放异彩。魏尔定居美国之后的时间里,所作音乐“锋芒”略减当年。晚期作品如《黑暗中的女郎》和《在山谷下》满足于采用当代音乐喜剧的语言,比他在德国期间所作的“美国式”作品《圆满结局》和《林德伯格的飞行》(1927~1929)大为逊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