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号

从1959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月任务,经历了飞越、硬着陆、环绕、软着陆和取样返回等探测阶段。
月球号主要情况名称名称
发射日期
重量 / kg
主要情况
月球1号
1959. 1.2
361.3
1月4日飞过距月球5000~6000km处,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
月球2号
1959. 9.12
390.2
9月14日到达月球澄海西部地区硬着陆(30°N,0°),是历史上第一个到达月球的探测器。它携带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
月球3号
1959. 10. 4
278.5
10月7日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首批月球背面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次年4月20日返回地球大气层。
月球4号
1963. 4.2
1422
4月6日飞过距离月表8500km处,软着陆未成功。
月球5号
1965. 5.9
1476
5月12日到达月球的云海地区,实现软着陆。
月球6号
1965. 6.8
1442
软着陆实验失败,飞过月球。
月球7号
1965. 10.4
1506
10月8日到达月球风暴洋地区,完成了软着陆系统的工作。
月球8号
1965. 12.3
1552
到达月球风暴洋地区(9°8′N,63°18′W),着陆后电波中断,软着陆失败。
月球9号
1966. 1.31
1583
2月3日在风暴洋软着陆(7°8′N,64°22′W),用电视发回月球表面照片。
月球10号
1966. 3.31
1600
第一个月球孙卫星,轨道近月点约为350km,远月点约为1000km,旋转周期3小时,与月球赤道交角72°,孙卫星重245kg。
月球11号
1966. 8.24
1640
8月28日成为孙卫星。
月球12号
1966. 10.22
10月28日成为孙卫星,进行了月球电视摄影。
月球13号
1966. 12.21
12月24日在风暴洋地区软着陆(18°52′N,62°3′W),做了全景电视摄影。
月球14号
1968. 4.7
4月10日成为孙卫星。
月球15号
1969. 7.13
7月17日成为孙卫星,21日转移到降落轨道,并到达月球危海地区,但软着陆失败。
月球16号
1970. 9.12
1880
9月17日成为孙卫星,20日在月球丰富海软着陆(0°41′S,56°18′E),24日返回前苏联,首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品,并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
月球17号
1970. 11.10
17日软着陆雨海,载首辆无人月球车-月行车1号,重756kg长2m宽1.6m装有电视摄像机核能装置,行走10.54km考察8000m2拍摄200幅月球全景照片2万多张月面照片,次年10.4核能耗尽结束考察项目
月球18号
1971. 9.2
预定9月11日在丰富海软着陆未成功,到达月面时电波中断,着陆点在3°34′N,56°30′E。
月球19号
1971. 9.28
10月3日成为孙卫星。
月球20号
1972. 2.14
2月21日在丰富海东北山区软着陆(3°32′N,56°33′E)。在月面钻孔深大约30cm,取回样品50g,25日返回前苏联。
月球21号
1973. 1.8
1月16日在澄海东部着陆(25°51′N,30°27′E),应用“月行车”2号在月面做多种科学实验。
月球22号
1974. 5.29
6月2日成为孙卫星,进行了月球的电视摄影。
月球23号
1974. 10.28
11月6日在危海南部着陆,由于取土装置失灵,未完成自动取土工作。
月球24号
1976. 8.9
8月14日成为孙卫星,18日在危海软着陆(12°45′N,62°12′E),在月面进行深钻探,取回样品17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