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山镇
【地理位置】南长山镇位于县南端的南长山岛上,镇因岛而名,地处黄海和渤海交汇处,庙岛群岛最南端,有玉石街海堤公路与北长山岛

相连。南长山岛为长岛县人民政府和南长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岛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县城市辖区和南长山镇政府辖区组成。其中,南长山镇辖属11个行政村,镇政府位于南城村。
南长山镇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气候宜人,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南长山镇跨北纬37°53′52″-37°57′12",东经120°43′00″-120°45′32″,岛陆总面积为13.5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20.02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海岛镇。[1]
【历史沿革】南长山在历史上曾长期与北长山合并称谓,清末始有南、北长山之分。在唐代设大射戍,因系屯兵储粮基地,遂为重镇。宋时属蓬莱县沙门寨地,元、明属蓬莱县沙门社,清道光年间在南长山岛上设4社,至宣统时4社下辖20个村落,1928年为长山八岛民政局所辖,仍设4社,1934年将社改乡,1945年长岛第一次解放后,长山岛军政办事处撤乡建区,南长山岛各村属庙岛区,同年11月将南、北长山自庙岛区划出建玉石区,1946年,北长山划归庙岛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长岛后,南长山岛划为2乡(中正乡、中山乡),1949年长岛第二次解放,建立玉石乡,1956年成立长岛县,仍为玉石乡,辖19个自然村,1958年为长岛公社玉石大队,1962年成立南长山公社,1982年撤社建镇,名长岛镇,辖18个自然村,1984年始名南长山镇,辖17个自然村,划分为乐园、南城、王沟、鹊嘴、荻沟、山前、后沟、黑石嘴、连城、孙家、赵王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南长山岛,在唐代设谢戌,系屯兵储粮基地,宁时属蓬莱县沙门社,清道光年间,在南长山岛上设社。[2]
【特色产业】
南长山镇组织全镇渔养生产大户,现场观摩了乐园、孙家、亚美三场杂交栉孔贝、海胆等养殖生产情况,副县长林国明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参加了观摩。
该镇针对海参育保苗市场日趋饱和的形势,充分挖掘育苗潜能,尝试杂交栉孔贝、海胆等多品种育苗,加快育苗产业由单一的海参育苗向多品种育苗转变,优化品种结构,并积极推进群众性海上养殖生产,把杂交栉孔贝、海胆养殖等重点生产项目推广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杂交贝、海胆养殖规模上实现突破,加速推进各种群众性养殖生产。
(一)海参增养殖业,全镇以群众自我投资、个体或联合经营为主的海参育(保)苗场发展到356处,5.6万立方,保成商品苗4亿头。依托育(保)苗的规模优势,当年全镇底播大规格海参苗1400万头。
(二)海上筏式养殖业。以杂交栉孔扇贝、栉孔贝、赤贝、海胆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在4000亩左右。

(三)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以贝类加工为主,已初步形成干、鲜、汁多品种系列化生产,产品远销国外市场,当年实现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四)“渔家乐”特色旅游业。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特色,基础条件和经营模式日臻完善,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全镇397户“渔家乐”业户年实现直接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3]
【劳动管理】南长山镇是长岛县最大的一个乡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从南长山镇的劳动力资源看,外来务工人员占相当比例,每年来岛务工的农民工在1200人左右,占到全镇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优化整合外来劳动力资源,他们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以孙家村为试点,通过组建外来务工协会,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镇11个渔村和重点企业全面推行协会式的管理模式,吸纳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日常的管理,经常征求外来务工人员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工作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督促各用工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大力度,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二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以协会为纽带,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在渔养技术、服务技能等方面进行经常性、规范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形成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队伍。进而为推行劳动保险等工作奠定基础。三是不断强化活动的载体功能。深入开展了“评选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等活动,在生活上关心外来工,在劳动报酬等方面与本地人员一视同仁,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全镇已有36名优秀外来务工青年成为渔村基干民兵,在抢险救灾、维护稳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下步,他们将加强与外来工来源地的联系,建立健全外来工工作档案,开展联手创建活动,为外来工的成长创业搭建平台。
该村在镇综治、劳动保障等职能站所的具体指导下,以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为重点,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式服务相结合的劳动用工新路子。组织成立了外来务工协会,吸纳7名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威信高、法制观念强、能负责的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发挥协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大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由镇综治办、劳动保障事务所统一鉴证,全面推行合同化管理,各用工业主与外来务工人员明确权利与义务,责任机制日臻完善。该村178名外来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到98.5%。同时,镇、村通过组织“普法电影周”、“仙岛一日游”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该村还积极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经过村里积极协调,帮助6名外来务工人员妥善办理了入学手续,先后有6个外来务工家庭在该村安家落户,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取得较好效果。该村未发生一起涉及外来工的劳动纠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特色村屯】南长山镇连城村位于南长山镇最北端,共有85户,人口222人,党员24人。该村主要以海珍品育(保)苗、底播、圈养等渔业生产为主导产业。2004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531万元,人均纯收入4955元。
该村于2004年8月建站,是长岛县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扩充型接收站点。在建站过程中,该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专门筹集资金一万多元,整修了远教室,安装了防盗门窗,配备了桌椅等配套设施。为保证设备管理规范,使用经常,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并进行了三次较为系统的培训,使之能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自站点正常运行以来,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量大,收看方便、实效性、实用性强的特点,积极向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信息,党员干部的出勤率每次都达到了90%以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彻底融入到了渔民的生活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学工具已得到了广大渔村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村党支部将继续充分发挥好接收站点的作用,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出发点,不断宣传各种知识和技术,努力达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切实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积极带动全村群众科技致富,为渔村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4]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25506
男
12964
女
12542
家庭户户数
8559
家庭户总人口(总)
23605
家庭户男
11681
家庭户女
11924
0-14岁(总)
5073
0-14岁男
2629
0-14岁女
2444
15-64岁(总)
19189
15-64岁男
9749
15-64岁女
9440
65岁及以上(总)
1244
65岁及以上男
586
65岁及以上女
6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644
特色农产品海参,扇贝,水产,海胆
村庄名录南城村
乐园村
连城村
王沟村
黑石嘴村
荻沟村
赵王村
山前村
孙家村
后沟村
鹊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