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8浩劫武装直升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米格28浩劫武装直升机

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单旋翼带尾桨全天候专用武装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绰号为“浩劫”(Havoc)。于1980年开始设计,原型机1982年11月首飞,90%的研制工作于1989年6月完成,后来第3架原型机参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后少量生产,至2007年尚未批量生产或装备部队。

参数旋翼直径 17.20米

尾桨直径 3.84米

短翼翼展 6.4米

机长 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桨)

机身长 14.3米

机身宽 1.75米

机身长 14.3米

机身宽 1.75米

机高 4.81米(至旋翼顶部)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400千克

最大时速 350千米

最大巡航速度 265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250千米/小时

旋翼转速 242转/分

桨尖速度 216米/秒

最大爬升率 18米/秒

实用升限 5800米

悬停高度 3600米(有地效)

作战半径 240千克

航程 47O千米(最大油量)

续航时间 2小时

极限过载系数 +3/-0.5

悬停升限 3600米

最大起飞重量 7200千克

结构米-28在机身中部装有小展弦比悬臂式短翼,前缘后掠,主翼盒结构用轻合金材料制造,前后缘采用复合材料。机身为传统的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比较细长。在驾驶舱四周配有完备的钛合金装甲。两片桨叶的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边。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前驾驶舱为领航员/射手,后面为驾驶员。驾驶舱装有无闪烁、透明度好的平板防弹玻璃。座椅可调高低,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米-28可直接用安-22和伊尔-76运输机运输到指定作战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米-28的旋翼系统。共有5片桨叶,采用半刚性铰接式结构,转速242转/分。采用具有有弯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缘后掠,每片后缘都有全翼展调整片。材料为玻璃纤维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窝夹芯的凯芙拉(Kevlar)材料组成。桨叶前缘有钛合金防蚀条,桨毂也为钛合金结构。其旋翼桨毂不需上润滑油,旋翼系统的橡胶金属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铰接结构,自动倾斜装置和尾桨上只有一个润滑嘴;所以在维护方面比较方便、经济。米-28的机动性也很好,能够做翻跟斗等动作。

米-28采用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皆为单轮。米-28的座舱装备有全装甲的机舱玻璃,它能承受直径为12.7毫米子弹的直接射击和直径为20毫米的破片的冲击,而且,包括主减速器在内的所有重要部件和系统都有防弹屏蔽。米-28采用的机组被动防护系统,包括带有减震器的起落架,它能保障直升机在以每秒12米垂直速度紧急着陆时的生存性,这个指标和AH-64一致。串列双座布局,领航员/射手在前,正驾驶员在后,座椅可以升降。

动力系统

米-28采用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发动机,功率为2×1640千瓦(2230轴马力)。发动机装在机身两侧的发动机短舱中,短舱位于机身两侧短翼翼根上方。进气口装有导流板,可排除砂石、灰尘和外来物。采用发动机引气实现进气道防冰。内部总油量为1900升,还可吊挂4个外部油箱。

米-28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和火控系统。机头圆形整流罩内装有雷达天线。此外,还装有红外抑制和红外诱饵系统。

武器系统主要武器包括机头下方炮塔内的一门改进型2A42型30毫米机炮,备弹300发。该炮与BMP-2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相似,生产方便。活动方位角为110度。能左右摆动100°,上仰13°,下俯40°,对空射速900发/分,对地射速300发/分。每侧短翼挂架上总共可吊挂16枚AT-6无线制导反坦克导弹,以及两个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机炮和制导导弹的发射由前驾驶舱控制,火箭发射由两个驾驶舱分别控制。也可使用最新型的16枚AS-14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自行反直升机任务时,可带8枚空对空导弹,还有80mm和130mm火箭弹供选择;尾部装有红外照相弹和箔条弹。机上还装有火控雷达、前视红外系统、光学瞄准系统和多普勒导航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