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后柱性共济失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述】遗传性后柱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posterior Column ataxia),由Biemond(1945)首报。

【临床表现】

青年起病,首发双手指摸光滑面有粗糙感,约一年后逐渐有臂和足的麻木,黑暗中抓取细物困难;7年后四肢严重共济失调,闭眼后更重,深感觉完全丧失(包括唇、舌、腭、口腔),腱反射消失,痛温觉正常。营养不良、劳累和感染可加重病情,可有视神经萎缩。病程缓慢发展。

【发病机理】不明,属于脊髓小脑变性疾病。

【病理】脊髓变细,后柱完全变性,髓鞘和轴索同时受累,后根部分变性。三叉神经根的髓鞘脱失,但神经核正常。小脑Purkinie细胞亦可部分脱失。

【遗传学】Biemond报一家6例患者,连续两代发病,符合AD遗传。

【防治】避免劳累和感染,增加营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