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jute paper]

麻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为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的特点是纤维较粗,纸质坚韧;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帘纹一般较皮纸、竹纸为宽。隋唐五代时的图书多用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

《新唐书·艺文志一》:“ 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 (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