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斗彩璎珞纹贲巴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清康熙斗彩璎珞纹贲巴壶

【名称】清康熙斗彩璎珞纹贲巴壶

【类别】瓷器、斗彩瓷

【年代】清康熙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23.2cm,口径5cm,足径9.1cm。

器形仿藏族银制贲巴壶形式,造型略如塔,口、流均有盖,新颖别致。壶直口,曲流,圆鼓腹,下承覆钵形托,圈足,足底沿外撇。通体以白色乳钉纹为界将纹饰分为不同的单元。用斗彩绘莲瓣纹、如意云纹、火云纹等,腹部兽面璎珞纹为主题图案。

宗教题材出现在清代御窑瓷器上是当时国家宗教政策的反映,它不仅使藏文化风格得以在清内廷传播,也促进了汉、藏、满、蒙族上层间文化的交流。贲巴壶是藏族地区寺院内的祭神用品,而在清代皇家御窑厂内烧制的瓷质贲巴壶则是清朝皇帝给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的赏赐之物。这件斗彩璎珞纹贲巴壶将藏族传统的器物造型与纹饰和汉族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清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关资料】

贲巴:即藏语“瓶”。西藏旧俗中呼图克图转生,向由达赖喇嘛所属之拉穆吹忠作法,降神其体,指出呼毕勒罕的所在,访求迎归供养。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颁一金贲巴于布达拉大昭,凡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及诸呼图克图大喇嘛圆寂后,将报出数人名字生辰,缮签入金贲巴内,擎出其一,以为呼毕勒罕。一般贲巴壶为喷净水于火上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