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殿
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乾隆清漪园时期称“勤政殿”,建于1750年,意为不忘勤理政务;
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有南北九卿房。它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时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摺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
仁寿殿内吸引人的是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铸异兽 ,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离奇怪异,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铜龙铜凤 ,排列于仁寿殿前,均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我国古代历来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慈禧掌权后,便将龙凤位置颠倒,“凤在上,龙在下”,以显示她的淫威。
鼎式香炉 ,皇家建筑的特征之一,体现皇权,象征威严。每遇大朝,炉内点燃檀香和藏香,青烟缭绕,香气袭人。
仁寿殿联乾 隆
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
日临黄道,暖景侧南荣。
[题处]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园中亭台楼阁上大多题有楹联,总数达百余副。这些楹联或述史昭示来者,或评点山水美景,诗情画意,令人联想。因是皇家园林,不少楹联宣扬了封建迷信或“君权神授”观念,以及歌功颂德之语。
仁寿殿位于仁寿门内。仁寿殿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
[注释]①紫宸:唐代大明宫中第三殿内紫宸殿,以后紫宸比喻皇帝的居所。②黄道:古人认为太阳一年内绕地球所走的路径为黄道。③南荣:指南面的屋翼,因屋檐两头如翼。《唐太宗诗》:“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简析]皇帝自诩为“君权神授”,其居住之地也非同凡尘。上联写夜景,仙宫吉祥;下联写昼景,具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