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量
市场货币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涵盖范围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差别,把货币供应量家族划分成三类:
市场货币流通量(M0) 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供应量(M1) 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此外还有(M3)是M2+私有机构和公司的大额定期存款
和L----(M3)加各种有价证券
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3货币供应指标,是一个衡量货币供应的主要指标,它包括钞票,硬币,活期存款和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欧洲央行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来衡量通胀的压力。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 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央行对M3每年设一个增长目标范 围,高于范围的M3增长引起通胀担忧。 由于美元信贷的过于泛滥,美联储在2006年3月宣布停止M3的报告
货币供应量过大会造成通货膨胀(INF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