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斋菜

斋菜,原为道家、佛家烹任的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制品为主的素食菜肴,故又称“寺院菜”、“素菜”。海南斋菜主要出自琼北的海口和琼山地区民间。除宗教活动需要外,传统的习俗为每逢农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必吃“斋”。其次为元月初九,也普遍“拜神”吃斋。斋菜的最大特点是不使用动物性原料。就连某些植物性原料,如大蒜、坡芹、咸菜等也在禁用之列,近年来,由于素菜具有的养生功效和独特口味,进入饮食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香港及

国内各大城市,皆有专营斋(素)菜的食馆,生意甚旺,海南暂无斋菜专管店,但“斋菜煲”却已成为时兴菜在海口多家中餐馆推中

“吃斋”来源于吃素,中国的佛教徒吃素,据说与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有关,萧衍信佛,而且还可能是个天生的素食主义者,讨厌吃肉。他曾召集全国僧侣研讨吃肉的害处,下《断酒肉文》诏令,斋食由此而生。很多人以为素食就是斋食,其实不然,斋食不准吃肉,还要戒“五荤”,“五荤”在道家被称为“五辛”,指的是葱、蒜、韭菜等,按照佛家说法,五荤“生食生瞋,熟食助淫”,吃了会破坏清静之心,影响修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