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壁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风蚀壁龛又称石窝。风沙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进行磨蚀和吹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它在砂岩和花岗岩壁上发育的最好,其直径多在20厘米,深度10—15厘米。有的分散,有的群集。密集分布的凹坑,中间隔以狭窄的石条,形状似窗格或蜂窝,称为风蚀壁龛或叫石窝。风蚀壁龛的形成原因,在于阳光晒热岩壁,使岩石内部矿物的体积不同程度的膨胀,产生热力差别风化,加之岩石受热时,其内部的盐溶液顺毛细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细孔中结晶,撑胀岩石,使其发生崩解。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风蚀壁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