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继东
常继东 男,汉族,1949年5月生,山东省鄄城县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系、杭州大学生物学系研修班。曾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发酵工程课题组组长、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科组主任,兼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和上海市园艺学会理事。他从事科研、教育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农作物秸秆栽培平茹优化基质配方的筛选》、《稻草栽培平茹当家种、株的选育》、《食用菌中食品防腐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沉没培养技术的研究》、《从食用菌筛选、研制天然食品防腐剂》、《适宜于上海郊区的高温型侧耳高产菌株的选育》、《从蕈菌和野果中筛选、研制复方免疫调节剂》、《食用蕈菌天然食品防腐剂发酵工艺及其优化研究》和《食用蕈菌等功能食品及食用、日用化工产品研制开发》、《野生羊肚菌驯化、木耳和双孢茹栽培新工艺和菇渣利用》、《野生羊肚菌驯化、木耳和双孢菇栽培新工艺和及菇渣综合利用》和《食用蕈菌E.F.15 和E.F.42产生的食品防腐活性物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1项课题,参加《东天目山、西天目山、龙塘山、大明山孢子植物区系分布》、《稻、麦秸杆直接还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优质盆花系列的开发》和《草坪工厂化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和开发及花卉栽培绿色基质的研制》等4项课题。先后获得“平菇稻草栽培优化基质配方筛选”、“侧耳稻草栽培当家种、株的选优”、“从食用蕈菌筛选、研制天然食品防腐剂”和“适宜于上海效区的高温型侧耳高产菌株P19496的选育”等5项科研成果(42项为主持人,1项为参加者)。其中“先食用草菌筛选、研制天然食品防腐剂”达国际先进水平(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所《上海市科技成果水平检索证明》No.960314),填补了国内外通过食用蕈菌深层发酵获得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的空白。他驯化、选育的食用菌优良品种P1.9101、P1.9204、FV.9201、FV.9204和FV.9401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他先后任教高等学校的《微生物学》、《食用菌学》、《食用菌遗传育种学》、《食用菌生物学》、《食用菌液体发酵技术》以及硕士学位课《食品微生物学与微生物食品》、《食品资源学》等课程,1985年获浙江农大“优秀教学奖”。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普文章100余篇,编写教材和讲义8种。参编专著两部《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和《现代精细化学化工产品技术大全》。代表性论文有《侧耳属中13个菌株稻草栽培比较试验》(1991年10月在首届“上海市园艺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若干因素对凤尾菇生育的影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筛选》、《食用蕈菌中天然食品防腐剂生产菌的检出》、《食用蕈菌天然食品防腐剂发酵工艺的研究》、《灵芝真菌发酵胞外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