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村
1、福建德化县南埕镇前锋村
前锋村位于福建德化县南埕镇,东接塔兜村,西连西山村,南与龙门滩镇碧坑村相邻,北与高漈村接壤,土地总面积9.35平方公里。分为前锋、寺内2个自然村落。据记载,1350年左右明军到前锋屯田垦荒,由泉州前枋巷直接到此开基;1365年军士到寺内屯田,由泉州前枋巷到永春,再到寺内角落开基。前锋村土改时属西山乡,1958年属雷峰公社,1961年属高漈公社,1965年属南埕公社,今属南埕镇。
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99户420人,由危、王两姓组成,均为汉族。全村林地面积12536亩,耕地面积769.5 1亩。林业是村的主要资源,有毛竹850亩,经济林330亩,目前正处于投产高峰期。出名的大烟寨,海拔700多米,是夏天的避暑胜地和旅游胜地。在割云对面的翻船形,浐溪两侧有数处的天然温泉(其中一处最高温度达到90多度),有待开发。
该村属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海拔500米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现主要种植单季水稻、马铃薯、甘薯等。村民除了抓好农业生产外,还勤于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53.1万元,村财收入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1元。
1986~1987年,开通了深海格到寺内6.4公里的乡村公路,被县交通局评为一级公路。1992年又开通了从寺内到汤潭的林业公路5公里,在浐溪上建成一座平坂桥。1995年开通了大池格到胭脂岭的林业公路,便于油茶林的生产、运输和人工造林管理。1995年建成1座3层的小学兼村部综合楼。近年来,致力于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鼓励村民到公路两侧建房,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象。如今大部分村民装上电话,有的还购买了摩托车,收视8套节目的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黑龙江省孙吴县红旗乡前锋村前锋村位于黑龙江省孙吴县红旗乡政府西北13公里处,全村总户数119户,总人口381人,耕地面积1620亩。该村人口少、耕地少,气候条件差,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村具备可持续发展畜牧产业的资源,是一个红旗乡重点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村。
该村属大陆性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平均降雨量460毫米,无霜期80-95天,河谷平原区常有晚霜和冻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3、云南省威宁县秀水乡前锋村
前锋村近年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党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抓好新农村建设,倾力打造高原生态畜牧业产业。
为推进前峰村高原生态畜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该村成立了“种草养畜”合作社、畜牧业产业发展协会、党建远程教育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基地,通过协会的引导,合作社和示范基地的作用发挥,形成了养、销一条线,促使各养羊户互助共利创增收,夯实了该村畜牧业的发展基础。
为壮大高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秀水乡党委向上级部门争取了90余万元的国家扶贫资金支持,在该村建起了冬暖夏凉、环保卫生、集运动、娱乐和休憩为一体,占地10000平方米的“羊别墅”,请来专家对畜牧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同时乡党委向省争取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发展前锋、高峰、新峰三个村的种草养畜业,其中为前峰村引进1000只纯种能繁波尔母羊,500只黑山羊。
在新农村建设中,党建工作新的内涵与突破口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的作用。秀水乡前锋村依托远教载体,丰富党建目标,认真开展“三培双带”、“党员科技示范户”、“三级联创”“致富党员扶贫帮困”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自2005年村站点建设以来,共组织农民群众学习种植、养殖技术455期,6325人次,使35名家庭摆脱了贫困。
为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播放新农村建设光碟1253期,大大地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坚定了村民致富信念,开阔了村民新农村建设的视野……
截至2008年9月,该村羊存栏由2005年的300多只一下子增加到1800多只,户均9只,出栏羊920只,户均4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10元,是2005年前的2倍还要多。其中来自畜牧业的人均纯收入就达415元,农民养殖效益逐步显现。 村委会主任刘延华今年种草35亩,养羊122只,预计年收入可达38800元。该村农民刘绍群,今年养殖黑山羊152只,种植紫花苜蓿50亩、黑麦草30亩,预计年收入42500元。
该村利用远程教育这一科技平台,计划三年内,全村连片种草将达5526亩,发展能繁母羊2755只,饲养量将达到13920只、户均60只;今年底有望出栏3016只,户均13只。按目前市场价计算,每出栏一只肉羊的纯收入是250元,实现户均卖羊收入将达到3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