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禅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顺天府志》:“宝禅寺,元普庆寺旧址也,亦在河槽西,今其地名宝禅寺胡同。元至大元年立大承华普庆寺,为裕圣太后报德作也。又为安御容之所。”。》:“本朝康熙、乾隆年间重加修葺。寺内有明尚书万安、学士彭华、尚书甘为霖三碑。又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乾隆年间大学士公傅恒先后修葺,立碣以纪其事”。

《元仁宗纪》:“至大四年十月,赐大普庆寺金千两,银五千两,钞万锭,西锦彩缎、纱罗、布帛万端,田八万亩,邸舍四百间。皇庆二年七月,赐普庆寺益都田百七十顷。”

上述记载可知该寺院占地广阔,规制宏伟,是当年元大都城内为数不多的大型佛寺之一。

《敕赐宝禅寺新建记》碑:“寺本元大普庆寺,在都城西北隅。武宗朝,仁宗以母弟居春宫时创建。后毁废为民居。入国朝迄今百余年,竟莫知为梵刹地也。成化庚寅岁,供用库奉御□□淳化麻俊赎为私弟,方兴作新土得旧碑,其文翰林赵承旨孟頫撰,始知为普庆旧址也。俊喜不自胜。……”麻俊很高兴,认为这是“天授我以种福田也。”当年“冬十一月兴工,首建佛殿,左右为伽蓝祖师堂。次建天王殿,左右为钟鼓楼。又次建山门……”并请皇帝赐额曰“宝禅寺”。“丙申秋□月毕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宝禅寺僧侣将宝禅寺庙产卖掉宝禅寺迁到西四八八条的长寿庵,仍名宝禅寺,寺(庵)坐北朝南。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中殿三间、后殿三间,僧房五间及东西配殿等共四十间。宝产胡同的宝禅寺,成为从乐善园迁来的广善寺。在1950年代该寺尚保存完好并有僧侣修行,但从1958年之后寺舍被工厂占用僧众被遣散,大批殿堂被拆毁。寺中珍藏的明代铜佛在大炼钢铁时被熔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