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
简介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前568),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公元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姬姓,季孙氏,谥文,史称“季文子”。
其祖父是鲁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称“季友”,季友辅佐鲁僖公执政多年,谥成,史称“成季”。成季有子无佚,无佚生行父。季孙行父为人谨小慎微,克俭持家,执掌鲁国朝政三十多年,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风气;开初税亩,促进鲁国的改革发展。
季孙行父上承其祖成季之遗风,下启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政治。正因为他的努力,鲁国三桓才得以顺利成长,从而成为日后凌驾于鲁君之上的强势卿家。
生平事迹襄仲时期
春秋鲁国,鲁桓公薨,子庄公同立;庄公薨,子僖公申立;僖公申薨,子文公兴立;文公薨,宣公俀立。即“桓公—庄公—僖公—文公——宣公”。
宣之世,庄公子遂权势甚大,甚至把与他争权的孟孙氏都赶出了鲁国。公子遂,谥襄,史称“襄仲”。襄仲杀嫡立庶,把文公庶子立为国君,是为鲁宣公。彼时,军功甚大的叔孙氏也被襄仲压制得死死的。作为三桓之一,季文子谨小慎微,依附于襄仲而行事。
季文子推行初税亩,使得被困在井田制上面的奴隶、农民们解放出来,从而私田日益增多。作为首倡者的季孙氏及三桓纷纷抢占这些开垦私田的“隐民”,从而三桓日益壮大。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子家子语:“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其中所谓“隐民”实际上就是“新制”初税亩之后归附于季氏的依附农民。足见,鲁君失政的关键就在于“失民”,“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国君是以镇抚其民。……鲁君失民久矣,焉能逞其志?”(《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确实,对民众而言,“礼不下庶人”,老百姓本来就一个被传统礼仪遗忘的阶层,因而季文子关注是他们是否能够生存或生活得更好。鲁君“失民”,便是“失礼”,而季氏“得民”,便是“得礼”,这是后来孔子倡导“礼学”得以昌盛的主要原因。
宣公八年,襄仲卒,子公孙归父执政。
三桓的强盛让宣公和权臣公孙归父倍感不安,于是襄仲前往晋国请兵。这里要说明的是,当时鲁国已经不是一流大国,而国力衰弱,只能依附于晋、齐、楚等大国,宣公时,鲁国与晋国交好。可惜公孙归父还没成功搬来晋国军队,宣公就死了,而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襄仲当政时的弊端,斥责他“南通於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使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公孙归父听到这样的消息,连忙逃到齐国躲起来。季文子开始执政。
文子执政
季文子辅佐宣公、成公、襄公三代鲁国国君。
驱逐权臣公孙归父出境后,季孙氏掌握鲁国争权。季文子以自己的行动,向历史证明了他大权在握而克勤近邦的高风亮节。
据《史记•鲁世家》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而《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季文子行事以谨小慎微著名,凡事总要三思而后行,连孔子都认为他过于小心,“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在准备好聘礼之后,又让属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随从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季文子解释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凡事总要做到有备无患,这是季文子的性格特征。
据《说苑•善说》记载:卫将军文子曾问子贡“季文子三穷而三通”之事,子贡回答:“其穷事贤,其通举穷,其富分贫,其贵礼贱。穷而事贤则不侮,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富而分贫则宗族亲之,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
封邑费地鄫国(今山东省苍山县向城西北)城西有一连绵的山麓,供奉着鄫国人世代拜谒的神庙,此山时称神峰山,山麓以北便是群山连绵的季孙氏封地费邑。神峰山背负鲁国群山,面向鲁南平原,遥望鲁国次室,山上清泉长流,山前泇水环绕,是一风水宝地。鄫国人为了表示归属鲁国的诚心,鄫太子巫便将季文子灵柩迎往神峰山安葬,并将神峰山命名为鲁卿山,以此表明鄫国已正式成为鲁国的附属国。鲁襄公授予行父的谥号为“文”,后人又称鲁卿山为文峰山,在其墓地前建立季文子庙,并将文峰山东鄫城西面的泇河支流河叫季文子河。
季孙家世季孙氏(又称季氏),姬姓,出自鲁桓公,为三桓之一。 名
谥
史称/通称
身份
在位期限
友
成
成季、公子友
鲁僖公相
无佚
——
行父
文
季文子
正卿
前601年—前568年
宿
武
季武子
正卿
前568-前535年
纥
悼
季悼子
未及为卿而夭
前535年-前530年
意如
平
季平子
正卿
前530年-前505年
斯
桓
季桓子
正卿
前505年-前492年
肥
康
季康子
正卿
前492年-前468年
涉及史籍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
关于季文子的记载,主要收录于《春秋》及《左传》的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各节,《论语》,《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