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街道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位于台州市黄岩城区以西,面积:35.43平方公里,人口30650人,行政区域辖25个行政村,1个百果园
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桥头王村
【工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16.3%,其中村以上工业产值8.62亿元,同比增14.1%;财政收入3948万元,同比增57.9%。规模企业进一步壮大,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32家,实现产值6.00亿元,占村以上工业产值的69.1%,同比增7.1%。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技改投入1.19亿元,同比增57.3%,开发省级新产品1项,鉴定1项,如意实业公司还引进了自动化工艺品生产设备。企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出口交货值6.0亿元,同比增41.1%。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快,大部分入园企业已启动了基建工程。
【农业】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水果交接换种、省力化栽培、双季茭白大中棚覆膜栽培、蔬菜高架等技术,本地早、东魁杨梅、双季茭白、优质小青菜等名优品种比例大幅度提高,粮经比例调整为15:85。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18期,受训2230人,其它培训15期,受训5562人次,培训率达38.8%。开展柑橘商标注册工作,凤洋“橘神”牌本地早商标注册成功。成立了澄江果业合作社,整合农业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共实现收入1452万元;农民增收得到保障,人均纯收入达6298元,同比增3.36%。完成农民职工“双证制”培训282名。
【基础设施建设】 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新建和完善了集镇范围内“一环四横四纵”的路网和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工程,启用了垃圾中转站,三分之二的村确定了1-2名保洁员,安装了垃圾箱。对江田、星江、仪江、余家屿、葛村等村规划进行了调整,对桥头王、仙浦喻、星江等村进行了改造和整治,积极鼓励村级开展道路硬化、美化、亮化,村级路面硬化率达82%。开展了台风倒房户的重建报批工作,确保年内有房住。积极配合市区做好工业园区、三环线、学院线、黄长复线等重点工程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和其它政策处理工作。
【社会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25个村全部建立了村务宣传栏,并组建了一支由54名中学生组成的“少年宣传员”队伍,负责村宣传栏的编写工作。“流动书库”建设日臻完善,整个书库藏书量达1万册,每3个月轮流1次,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投资近400万元的澄江中学食堂和多功能厅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小学二期工程正在筹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澄江中学初中毕业生录取重点高中105人,名列各乡镇中学前茅。进一步深化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完成人口出生规划,计划生育率达99.47%,连续第七年获区“红旗单位”称号。
2、安徽省宣城市市区澄江街道澄江街道地处安徽省宣城市市区北门,总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9万人。皖赣铁路、宣杭铁路、318国道、宣城火车站、汽车站均距本处0.5公里,水运距宣城港1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澄江坐落于宣城市北门工业区,地域宽阔,发展空间大,拥有三建公司、锐锋公司、东方家具厂、麦芽厂等一批企业。
处内农业资源丰富,有2000多亩良田、300多亩水面、1700多亩山林,可供开发大棚蔬菜生产、特种水产养殖、种植花卉等经济作物,是投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理想之地。
澄江办事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省级风景区敬亭山、皖东南佛教圣地“小九华”、基督教大教堂,是宣州区佛教、基督教协会所在地,使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澄江位于市郊结合部,辖区内现有中小学各三所、大专院校一所,宣城市医院、中医院坐落其中,集文化、娱乐、医疗为一体。移动通讯、程控电话、微波电视覆盖全处,设施齐全,功能配套。
3、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街道2007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消江阴市澄江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澄江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57个社区居委会、49个村委会(其中8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委会由新城东办事处托管,5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由港口办事处托管),办事处驻市人民东路259—261号(原澄江镇政府驻地)。4月22日,澄江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同时,撤销原澄江镇下辖的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中、虹桥、花园和澄西新村8个街道,设立城东、城南、城西、城中、虹桥和花园6个管理区。
原:澄江镇(Chéngjīang Zhèn)概况
江阴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4.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9.281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在人民东路259号,在市政府驻地南2千米。东接云亭镇,西邻夏港镇,南至南闸镇,北临长江。辖文定、朝阳关、河北街、环城东路、寿山路、中街、青果路、剪金街、南门、西大街、西横街、南园、环西、西杏春、芙蓉、通渡、五星、西园、暨阳路、远望、澄江路、健康路、澄康路、花家坝、君山路、广场、文化路、花园、希望、大桥、天鹤、人民东路、澄南、小河、延陵路、黄龙、蒲桥街、春晖路、永安、丽都、新华、澄西新村、要塞、滨江、长山、锦隆、双牌、山观、石牌、扬市、金山、通江路、闸桥、北大街、春申、江海社、梅园57个社区;辖澄南、蒲桥、革新、皮弄、文富、先锋、绮山、新华、贯庄、立新、花北、工农、谢北、斜泾、谢园、浮桥、璜塘上、通运、红光、黄山、绿园、塔南、五云桥、黄田港、君山、秦泾、江锋、石牌、任桥、长山、杨宦、安全、陈桥、江虹、白沙、江海、胜利、许姚、香山、山源、山观、心泾、朝阳、洪流、寿山、勇峰、金童、团结、红岩49个村。
澄江是历代县、州、军、路、市府所在地,为江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6年12月设澄江镇,后改公社。1961年复为镇。1994年7月,西郊镇并入澄江镇;2001年6月要塞镇并入澄江镇;2003年11月山观镇并入澄江镇。
澄江街道地处江苏省江阴市城关,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下辖6个管理区42个社区居委会、22个行政村,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2006年末常住户籍人口224707人、暂住人口83024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5亿元、工商业开票销售收入477.05亿元、财政收入14.43亿元。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考核中,继续第五年名列榜首。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一批优秀儿女。
澄江“枕山负水”、“水环峦拱”,历来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素称“江海门户”、“锁航要塞”。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澄江经济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澄江成为“苏南模式”的重要缔造者和参与者,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历年居江阴乡镇之首。如今,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大支柱,澄江街道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奋力争当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