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初在原深圳市卫生防疫站(1979年成立)基础上重新组建,2003年5月正式独立运作,是深圳市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于全市超过1200万口。

职能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实验室检测评价分析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专业人员: 单位编制218人,现有人员264人;

现在编人员中:

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53人;

博士10人,硕士42人,本科71人;

博士生导师: 3名;硕士生导师: 8名。

科研与教学:

1.科研立项

2002-2005年,中心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5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独立承担、负责单位);

国家973项目:2项(分题负责单位);

国家十五项目重大项目:2项(合作单位);

国家863课题:1项(合作单位);

国家卫生部课题:5项;

省级项目:22项;

市科技项目:47项;

国际合作项目:12项;

2005年,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我国CDC系统中(除国家CDC外)是受资助项目最多的单位;在深圳市排名第二(深圳大学第一)。

2.科研成果

2002-2005年获得各级科研成果13项:

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1项 二等奖 1项

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2项 二等奖 3项 三等奖 4项

中华医学科技 二等奖 2项(合作完成人)

北京科技进步 二等奖 1项

3.研究领域

☆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疟疾、SARS、军团菌等;

☆非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

☆寄生虫病:疟疾、肝吸虫、隐孢子虫等;

☆伤害:交通、职业、学校等;

☆营养、环境、职业、社会、心理等健康危害因素;

☆学科层面:现场流行病、分子流行病、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毒理(生化、分子)。

4.学科带头人

☆庄志雄教授、主任医师: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等16份杂志副主编、编委。

☆程锦泉教授、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中华慢病杂志主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副主编;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编委;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编委;中国防痨协会理事;广东省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吴少庭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学会理事;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委;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学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5.教学

☆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

☆已同以下高校建立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含研究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后3名。

迁地重建:

目前,一个占地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一栋综合业务楼、一栋预防医学门诊楼、一栋后勤服务楼和三栋实验楼组成的新的疾控中心迁址重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疾控中心将在瑭朗山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