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复杂构造带
概述
东西复杂构造带由李四光提出。1926年李四光在《地球表面形象之主因》一文中叙述了纬向构造存在的原因。1929年把它概括为东西构造带,并按它们所在的纬度在东亚地区划分出五个带。其主体是由东西走向的强烈挤压带,东西走向的褶皱和挤压性的断裂带构成。一般常伴生有东西走向的岩浆岩带分布。同时有扭断裂与它斜交,张断裂与它直交,它们是在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每条宏伟的东西构造带,都经历了长期的演化过程,反复多次的构造运动,根基一般很深,对许多矿产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们的规模都很大,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全球性构造体系,有的长达数千公里,不仅在大陆存在,大洋底也有其踪迹。这类构造带在中国境内相当发育,突出的至少有三带:即阴山—天山构造带、秦岭—昆仑构造带和南岭构造带。它们出现在一定纬度上,如不受其他构造体系干扰,在地球上均有断续的延伸。
我国主要东西复杂构造带
1.阴山-天山构造带
大致位于北纬40°30′—42°30′间,其中间部分构成阴山山脉,往西与大青山、乌拉山、天山山脉相连;往东至下辽河一带隐没于沉积物之下。从整体看,大体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如果再向两侧追索,向西北经费尔干纳、土耳其北部、保加利亚到西班牙北部的比利牛斯山,然后进入大西洋,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向东在太平洋中也可寻其踪迹,是一条环球构造。
这条构造带的历史悠久,在元古代时期已经存在。古生代以后又经过多次强烈活动和多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和超基性岩,伴生有钛、钒、铜、铅、锌、铬等金属矿床和稀有分散等元素。
2.秦岭-昆仑构造带
大致位于北纬32°30′—34°30′间,长达4000多km,形成我国地史发展和自然地理景观的南北分界线。此带中段为秦岭山脉,又分为两个亚带:北亚带由古老变质岩组成,挤压现象非常强烈,花岗岩相当发育;南亚带由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形成一系列褶皱和冲断层,并有大量花岗岩和超基性岩侵入。秦岭往西,走向转为北西西,至青海境内与昆仑山相连;秦岭往东,分为二支:一支经嵩山逐渐埋没于华北平原之下,至鲁南复有零星出露,向东进入海底;另一支由伏牛山、大别山构造带组成,因受其他体系干扰而向南弯曲。这也是一条环球构造带,从昆仑向西经阿富汗北部的柯依巴巴山、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越过大西洋,到美国的乌奇塔山和洛杉矶北边的圣伯纳迪诺山,在太平洋的这个纬度上有3000km长的一条摩利挤压带。
此构造体系,肯定至少从古生代以来经过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火成岩特别发育,内生矿床丰富,主要有铁、铜、钼、汞、铬等矿床。
3.南岭构造带
大致位于24°—25°30′间。它的东段和中段包括闽南、赣南、湘南、粤北地区,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大量花岗岩及部分变质岩组成,发育有规模不等的东西走向冲断层及挤压褶皱。它的西段包括桂北、滇中地区,主要由古生界岩层组成,发育有局部褶皱或东西向隆起带。自南向西,在我国西南部受到其他体系干扰,此构造带形成一些分散片断;再西至印度中部、阿拉伯湾北部海底,也可能存在这一构造带的踪迹。
此带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泥盆纪以前,但从中生代以来,受到干扰较大,其外貌不甚明显壮观。然而,若论花岗岩分布规模,则以此带为最,基性、超基性岩也有一些分布。内生矿床极为丰富,主要有钨、锡、铜、铅、锌等。
除去上述,在我国境内,还有一条横亘海南岛的构造带,在北纬18°—20°间;和另一条位于黑龙江附近的构造带,在北纬49°—51°间。但其在我国境内的分布范围远比前述三条为小。
世界主要东西复杂构造带
沿阴山-天山构造带以西,中亚细亚北纬39°~40°之间,有包括费尔干纳、列宁纳巴德以南的阿拉依什克、突厥斯坦、札拉依什克以及斯大林纳巴德以北的二叠系、三叠系岩层所组成的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带。在土耳其北部濒临黑海地带有延展约1500公里的安纳托利亚东西褶皱带。横亘保加利亚中部的普兰尼亚纳和巴尔干半岛的巴尔干诸山脉也有纬向构造带出现。在南欧,北纬40°~43°左右,存在着近东西向的比利牛斯和坎塔布连山脉。在北美大陆东部纽约和波士顿两地的纬度之间,以及美国西部同一纬度地带仍有东西走向的山脉存在。它和门多西诺以西、太平洋底的巨大挤压、平移断裂带是一脉相承的。
秦岭-昆仑构造带往东,在朝鲜的济州岛附近近代火山带呈东西向展布。在日本九州岛的北部、本州岛关东和四国岛北部直至大地沟都有明显的东西构造带的形迹。往西在阿富的北部,则出现由走向东西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裂组成的赫里路德带。在阿尔及利亚,阿特拉斯山脉基本上是走向东西的。在美国南部北纬35°左右,有一条走向大致东西的乌奇塔山脉。在南非的极南部开普褶皱山脉也是纬向构造带的一例。
在北纬10°左右,沿加勒比海南岸,南美洲北边有一条巨大的平移断裂,它越过哥斯达黎加中部与太平洋的克利珀顿巨型平移断裂带连接。在太平洋底,也有一系列强烈纬向断裂带由北往南挤压,同时北盘由东往西相对平错,错距很大。位于北纬40°的门多西诺断裂带长1000多公里就是一例。位于北纬30°~33°的默里断裂带,北纬24°左右的莫罗卡断裂带,北纬18°左右的克拉里恩断裂带,此外还有近赤道地带的加拉帕戈斯断裂带,在南纬10°左右的马格萨斯断裂带,南纬27°左右的复活节岛断裂带也都是东西方向的断裂带。在大西洋底也有一些迹象显示纬向构造带的存在。如在相当默里断裂带所在纬度上错开北大西洋海岭的大西洋断裂带和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