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是陕西省最早成立的宗教学专业研究机构,以佛教、道教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现有研究人员9位: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研究员实习2人。其中三位为中国宗教学会资深理事。现任所长王亚荣,副所长张应超。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道教,以及宗教艺术、宗教戒律与政策法规、当代宗教文化资源研究、社会宗教信仰调查等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王亚荣兼主任)和道学研究中心(樊光春任主任,张应超兼副主任)的办事机构也附设在所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宗教学研究起步比较晚。1980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南亚研究所联合在西安召开了“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专门研究宗教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以此为契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宗教研究开始起步,第二年就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历史大辞典》有关词目编撰的任务。1986年成立陕西长安佛教研究组,1989年成立长安佛教研究中心,1992年成立宗教研究室,1994年成立历史宗教研究所,1999年正式成立宗教研究所,2001年成立道学研究中心。二十多年来,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同志努力奋进,学科建设不断发展,新成果不断问世,“一个中心,三个三结合”的特点受到全国宗教学界的认同。
▲ “一个中心,三个三结合”。“一个中心”是以传统宗教文化资源研究为中心。“三个三结合”,一是积聚提高学术素养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社会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对策研究与了解宗教发展大势的超前预测研究的结合,二是整合地区力量联合攻关的学界、教届与政界的结合,三是拓展学术交流扩大视野的省内、省外和国外的结合。
▲ 在一系列国内外重大课题的研究中,研究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如日本文部省02041084号课题“中国におけるに仏教传播经路に実态调查”、美国哈佛大学“ Islam and Muslim Women in Xi’an ”等课题;国家课题《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佛教》、《中国大百科全书• 宗教卷•佛教分支》、“长安佛教研究”、“当代陕西宗教研究”、“长安佛教史”、“西北道教志”、“陕西佛教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研究”、“陕西百万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研究”等等。省内课题有“鸠摩罗什关中业迹研究”、“释道安研究”、“秦岭北麓(中段)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法门寺发展调查研究”、“陕西佛教祖庭调研规划研究”、“终南山北麓佛教名刹现状与旅游研究”等等。在一些全国大型的研究工程如《佛教大辞典》、《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佛教文化大观》、《中华大藏经》(下篇)中,也都有该所的研究人员充任骨干力量。
▲ 频繁开展学术活动,站在宗教学研究的最前沿。在频繁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泰国、美国和香港、台湾的同时,策划举办了我省一系列重大学术活动。有两届“玄奘国际学术讨会”、“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学术研讨会”、“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第十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中日韩道教学术发表会”、“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邱处机创建龙门山场820周年学术研讨会”、“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届终南山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玄奘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重阳文化与旅游发展研讨会”等等。这些大型学术会议的举办,不但繁荣了我省的宗教学研究事业,同时也是我国宗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 勇攀高峰,填补空白,硕果累累。如《中国佛学文集》、《隋唐佛教论文集》、《长安佛教研究丛书》(8部)、《玄奘研究》、《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中韩佛教交流史》、《道衍全真》、《邱处机与龙门洞》、《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陕西道教两千年》、《长安道教与道观》、《长安佛教史论》、《长安画派研究》、《信仰与迷信》、《公民与社会》等等,多数是我国学术研究中的填补空白之作。一千余篇新见叠出的论文散见于国内外学术刊物,而大量的调研报告的问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发挥宗教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如何使陕西由文化大省向经济强省发展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正产生着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