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之谦行草札

此为赵之谦的“行草札”。
赵之谦早年学颜真卿,中年后专攻北碑,其书形成了“七分魏三分颜”的特色,他将北碑的方正、硬朗与帖学的流畅、飘逸很好地结合起来,独树一帜。
赵之谦有时写大幅作品,尚有雕琢的痕迹,这大约与“创作”心态有关。而写这些信札时,则一任自然、笔性、才情随意流出,无拘无束,妙不可言。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别号无闷。精书画篆刻、考据。
此为赵之谦的“行草札”。
赵之谦早年学颜真卿,中年后专攻北碑,其书形成了“七分魏三分颜”的特色,他将北碑的方正、硬朗与帖学的流畅、飘逸很好地结合起来,独树一帜。
赵之谦有时写大幅作品,尚有雕琢的痕迹,这大约与“创作”心态有关。而写这些信札时,则一任自然、笔性、才情随意流出,无拘无束,妙不可言。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别号无闷。精书画篆刻、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