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基
陈培基(1924—1979),汉调二簧演员,工丑角,又名陈兴满,陕西石泉人,中共党员,剧协陕西分会会员。十五岁投身戏班,二十岁拜汉中科班著名艺人邓天满为师,先后搭德燕社、兴汉社、同心社,流动于陕南汉水流域各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安康人民剧院,并成为剧团主要演员、戏剧股负责人兼导演、编剧。他幼患天花症,脚有残疾,嗓声沙哑,先天条件不好,但他酷爱戏曲艺术,虚心苦学,潜心钻研,故青壮年时代,舞台表演水平大大高出同辈艺人,并在操琴、司鼓、下棋、绘画、编导及剧务组织诸方面显露出较全面的艺术才华。1951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授予“进步艺人”胸章。此后如饥似渴的学习新文艺理论,借鉴、钻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和话剧、电影及兄弟剧种的艺术特长,结合舞台实践,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与特点,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扮演《楚宫》中的楚平王获表演三等奖,现代戏《梅刀新传》中扮中农阎志五获得好评。由他整理、编导并主演的传统戏《拿王通》、《双拜相》久演不衰;与人合作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打龙棚》,参加了陕西省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先后排导,演出各类剧目近百本。1979年于家中病逝,终年五十五岁。
陈培基 男,1936年1月生,福建福安人。经济师。毕业于福安农校。历任宁德市政府农委秘书,农机局经济师、副局长,主任科员。同时又是地区农机学会荣誉理事,市科协二、三届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中国农机化报》通讯员,市农机学会理事长,市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协会会员,市农学会会员等。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与推广工作,40多年来在计划管理,劳动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人才培训,推行经济承包和完成上级下达科研课题等方面,总结推广了不少先进经验。多篇论文得到省,地,市业务部门和有关部门肯定,并转发推广及奖励。特别是《开展鱼虾塘机械化清淤刻不容缓》一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国内颇有影响,被省科协评为优秀论文,并被西南财经大学《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武汉大学《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文集》及四川科技出版社《当代科教论文选》(二)选编。还主持和编写《宁德农机化区划》和《宁德农机化志》,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尽了应尽职责。曾获农牧渔业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荣誉证书和证章,市政府科技工作荣誉证书,并被省地科协评为先进工作者,地区评为农业区划优秀工作者。业绩入编《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一集和《中华优秀人物大典》(1999年卷)、《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第二卷)、《华夏英杰》(新世纪珍藏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知识经济研究人才大典》、《中国优秀领导人才大典》、《21世纪中国知名专家优秀成果总览》、《21世中国知名专家文库》、《世界人物辞海》(第二卷)、《世界华人专家名典》(第一卷)、《中国专家大辞典》、《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业绩卷)、《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21世纪杰出专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人物业绩卷)和(实践经验卷)、《世纪回眸·伟业铸丰碑》(管理人才卷)和(理论实践卷)、《当代杰出管理专家人才名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辉煌人生》(人物业绩卷)》、《实现三个代表的楷模》、《宁德市专业人才名录》等典籍。个人资料与论文已被全国34家典籍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