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好轩记
原文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3]。其胜群好奈何[4]?曰:袁子好味[5],好色,好葺屋[6],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7]、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8]。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9],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10],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11],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12],不嗜脍炙也[13],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14],凡清秘之本[15],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注释1]这是作者为自己构建的藏书屋所作的一篇记。文章表白了本人爱好书籍的原因,并说明了为此屋命名的理由。风格率真,语言简捷、明快。 [2]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袁枚诗、文兼擅长,短文随笔出语新巧,简而有致,是清代性灵说的倡导者。有《小仓山房文集》。 [3]敌:这里为比较、竞争的意思。 [4]奈何:如何,怎么样。 [5]味:美食。 [6]葺(qì乞)屋:修建房屋。 [7]圭璋(guīzhāng归章):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彝(yí仪)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8]欲:将要。少味:减少趣味。 [9]谢:辞去,拒绝。昵(nì逆):亲热。 [10]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11]毕:完成,结束。 [12]曾皙(xī西):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羊枣:君迁子树的果实,初生色黄,熟变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可食。《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13]脍炙(kuài zhì快至):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 [14]俸:俸禄,薪水。 [15]清秘之本:一般指宫廷中收藏的图书。
译文所好轩,是我藏书的书房。我的爱好很多,为什么要独独把自己对书的爱好称为“所好”呢?那是因为和其它的爱好相比,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为什么我对书籍的爱好超于所有嗜好之上呢?我喜欢美食,喜欢美色,喜欢修建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好友,喜欢花竹泉石,喜欢珪璋彝尊这些贵重的礼器酒器,喜欢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书。对书的爱好与对其它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呢?那是因为:少年时才能好美色,肚子没饱才能好美食,交朋友必须找志同道合的,出去游玩最好在清明节前后,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买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而书这种东西,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爱好无有止境。
即使是这样,拒绝其他的爱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谢绝了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去寻找严厉的老师一样,爱好得有点假。结束了其他的嗜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宾客在席间散去而老朋友留了下来,爱好的有些偏狭。从前曾皙特别爱吃羊枣,不爱吃烤肉,但是说到爱吃烤肉,曾皙去不接受,为什么呢?(是因为)依从了大家共同的爱好。我其他的爱好是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所以把我的“所好”归于书也就是本来应该的了。
我小时候就喜欢书,可惜那是苦于无法得到。现在老了,用俸禄买书。宫廷中收藏的所有图书,我差不多收藏了十分之六七。以前担心得不到书,现在又怕丢了书。只是怕丢失这一点,以"所好"命名我的书屋也自然是应该的了
提示袁枚论文学强调一个"真"字,此文便是一个典范。文章从本人的嗜好谈起,坦率地承认自己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圭璋彝尊,好名人字画,同时也好书。作者并不认为拥有以上众多嗜好是一种羞耻,相反,他认为这是人性之自然,是无可非议的,所以非常坦诚地公之于众。
作者并未就此打住,他进一步认为,众好之中,对书籍的爱好又超于所有嗜好之上,这就使文章上升至了一个新的境界。关于好书的理由,作者谈了两点,一是众好皆有消长之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唯好书不受限制,无有止境。二是众好与他人无异,其乐趣为人人所共有,唯好书属个人独特之精神体验,他人无法替代。行文至此,可以看出,作者不但是一个真诚面对自我、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价值的探索者。他对人生志趣的思考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