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虎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蜂虎科

分类地位:蜂虎科(Meropidae,bee-eaters)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的1科。

名称由来:因嗜食蜂类而得名。

种属分布:共25种。分布几乎遍及东半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于非洲、欧洲南部、东南亚和大洋洲。中国有2属6种:其中以夜蜂虎属(Nyctyornis)仅有的夜蜂虎个体最大,胸羽特长而阔;蜂虎属有栗头蜂虎、绿喉蜂虎、栗喉蜂虎、黄喉蜂虎及蓝喉蜂虎。

形态特征:嘴细长而尖,稍向下弯;尾脂腺裸出;尾羽12枚;后爪较中爪为短;羽色艳丽,上背呈紫栗色,下背至尾上淡蓝色,肩与翅呈辉深绿色;胸辉绿色,向后渐淡而近白。

生活习性:蜂虎飞行敏捷,善于在飞行中捕食,但食物因地点、季节而异,除蜂类外,亦捕食橡甲、榆毒娥、虻、蜻蜓、白蚁、蝴蝶等昆虫以及甲壳类动物。集群繁殖,常几百对在同一巢区,一般在堤坝的高处挖洞为巢,也常营巢于山地坟墓的隧道中。每窝产卵5~6枚,白色略带粉红,大小约为26×22毫米。孵化期20天。

价值:蜂虎嗜食蜂类,不利于养蜂业,但它嗜吃昆虫,尤其是白飞蚁,有益于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