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 者:高阳著
类 别:文 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小说
开 本:32开
装帧: 精装
ISBN:7505702882
页 数:4385
出版日期:1984-11-01
第1版 第6次印刷
【内容简介】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跨度七十年,人物上千名,气势恢弘的晚清历史全影画卷,台湾已故著名小说家高阳先生史诗巨著。本套装为限量珍藏版,全书六部十册,三百余万字。《慈禧前传》一个女人的政治生涯,始于其作为皇帝的丈夫的死,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即位,其生母兰儿被称为“以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利的诱惑,丧夫之痛的失落感,兰儿心里滋生出的是世人不可想象的人生路途,她将自己逼上了一条从政之路,一个女人的王朝从此建立起来了……《玉座珠帘》辛酉政变之后的政局,百废待兴,珠帘之后,年轻的太后,有着怎样的政治手腕,居然逐步迈向权力之颠?《清宫外史》宫廷之内的烛光斧影,将相公卿的尔虞我诈,浊世佳公子的风流倜傥,绿林英杰的豪迈壮气,乡野小民的离奇遭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有着说不尽的摇曳生姿、道不完的万种风情。《母子君臣》末世君王,怀着振兴乾坤的鸿鹄之志,但强悍的女主、误国的弄臣,必然扼杀这段改写历史的最后机会,宫廷之中,惟有权力,哪有亲情?《胭脂井》戊戌变法将帝党的矛盾推向极端,凭借袁世凯的“临机一动”,后党跃上了权利的颠峰。朝廷意欲借义和团运动灭洋,却未能阻止洋人的节节进逼,慈禧命人将珍妃投入井后挟皇帝仓皇出逃,国家的命运到了最艰难的历史关头……《瀛台落日》两宫回銮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沉浮,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不堪回首,各省总督半数迁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病殁掀起又一轮的明争暗斗……
【作者简介】高阳,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旺族,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和《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作品一鸣惊人,成为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等,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一生著作有90余部,约105册,可谓著作等身。高阳的历史小说,上写帝王将相,下写才子佳人,读者面非常之广。同时,高阳小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类似于“励志”类图书,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精神或者物质效益。高阳出身于钱塘旺族,“旺族”一般都是读书人家,言行举止有着固定的阶级规范。这种规范表现在高阳的历史小说里,除了行文的流畅和古文根底的深厚之外,还在于它的不夸张不矫饰,即使是一针一线一言一行,也都有根有据,符合当时的历史氛围。另外,他的小说技法,虽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套路,却发展到了一个高度。高阳最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读者可以将其作为趣味横生的断代史来阅读。不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历史框架都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而且,故事细节时常都有据可查。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高阳烂熟于心,随时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由此旁涉开来,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高阳都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地结合到小说之中,或者通过小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难能可贵的是,高阳不但有史才与史学,而且有史识,对近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如对慈禧、李鸿章、胡雪岩,或“百日维新”、“义和团之变”等等。其历史观是否能够被接受,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图书目录】慈禧全传(全书六部十册)
慈禧前传
玉座珠帘(上下) 目录
飞骑捷报
金陵血战
初议修园
将帅不和
歌舞升平
宫廷暗斗
人小得志
翦除悍将
贤王被黜
弟为兄援
重赞纶扉
蒙古状元
痛失干城
曾侯剿捻
枢臣督师
帝师大拜
深宫亲情
淮军代兴
刘鲍争功
新旧水火
驱虎惊龙
吴棠督川
鲁军东剿
金戈红粉
弥河大捷
两淮风雨
京畿震动
春明灯市
八旗秀色
天子多情
御赐绿顶
合肥人相
湘阴入觐
曾侯陛见
岁幕宋情
杀机初动
筹办大婚
私议出京
平地风波
第负君恩
清宫外史(上)
清宫外史(下)
母子君臣
胭脂井(上)
胭脂井(下)
瀛台落日(上)
瀛台落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