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赵士祯(1554~约1611)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万历六年(1578),赵士祯因善书法授鸿胪寺主簿。1596年升中书舍人。他精研火器,曾拜访土耳其火器专家朵思麻,从其学习。赵士祯博采中外火铳之长,造成掣电铳、迅雷铳等4种火铳,并呈送朝廷,受到嘉奖。后来他又将连发5弹的迅雷铳改造成连发18弹的战酣连发,并创制鹰扬炮。他制火器最注意发射速率和命中率,对子弹运动的基本要点有一定的研究。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图式24种。

补充:

赵士祯

赵士祯,(约1552-1611),字祥吉,号后湖,出生于乐清县城北门一个书

香门第。祖父赵性鲁工诗同。尤精书法,以儒士授鸿胪寺右丞,官至大理寺寺副

,曾参与编修《大明会典》。

赵土祯胸怀大志,才兼文武,善书能诗,喜谈兵事。一次,游寓京师,偶然

题诗于扇上,扇为宦官所得,进献神宗皇帝,深受赞赏。遂于万历六年(1578)

“以善书徵,授鸿胪寺主簿”。

士祯素性倜傥不群,耿介刚直,因而久居下位不得升迁。八品衔的鸿胪寺主

簿竟做了18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才得晋升为从七品衔的中书舍

人。

士祯生长于海滨,少经倭患,深知增强国防力量,改善武器装备的重要,决

心研制出精良的火器装备官军,卫国保民。他深入调查火器使用情况,广泛走访

火器专家和御倭将领。万历二十四年他在温州籍游击将军陈寅那里见到西洋番铳

,深受启发。当时,一个名叫朵思麻的土耳其人寓居北京。士祯获知他原是土耳

其一位专门管理火器的官员,特意登门求教。朵思麻将自己收藏的鸟铳拿给士祯

看,并且详细讲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就这样,士祯搜集和积累了火器研制方面

的大量资料和经验。

万历二十五年,士祯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番鸟铳。

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京营官员又来向他请教,他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

”,就自己出资(在奏疏中他表示“于金坐散而不顾"),并请朵思麻协助,召集

工匠进行试制,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研制出四种火器,其中“掣电铳”、“迅雷

铳”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

眼铳的长处。首批共制造了十余架。士祯将其中七架绘了图样,并撰文对其构造

、制法、打放架势等作了详尽说明,上呈皇帝。这一图样和文字就是《神器谱》

。此后士祯不断精益求精。万历二十六年进呈的迅雷铳只能连发五弹,至万历三

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

万历三十年六月,士祯研制的火器在北京宣武门外西城下进行试验。试验由

刑部尚书萧大亨主持,参与其事的还有兵部、工部等部门的官员。会审报告建议

皇帝将土祯“所制车铳式样随发京营,依法成造,责令的当官员加以教演,传示

各边,以究其防边制虏之用”;报告还请求皇帝对士祯“朝夕讲究,殚力倾资制

造利器,用备不虞”的事迹给予嘉奖。

之后,士祯又借鉴日本人使用的大鸟铳发明了“鹰扬炮”,这种新式火器具

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优越性能,胜过了日本的大鸟铳。他还发明了“火箭溜”

,这一发明,是中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赵士祯虽然世途坎坷,终生潦倒。同乡诗人何白有“散尽干金空四壁,秋风

萧瑟卧文园”之叹,但他在火器研制方面的辉煌建树,他的《神器谱》、《备边

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却功在国家,彪炳千秋。王重民教授将他与李时珍、邢云

璐、宋应星、徐光启、李之藻、王征等并列,认为是对中国传统的科学做了总结

工作的科学家。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也高度评价了赵士

祯《神器谱》一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