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形态
地貌形态是地貌的外形。一般包括地貌形态的长、宽、高、深和边坡坡度的大小。以上数据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航卫片测算出,也可以直接测出。
基本形态和组合形态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称为地貌基本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例如,一个河谷形态,他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规模地貌组和形态有大有小,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
星体地貌
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以上)
巨地貌
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以上)
大地貌
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以上)
中地貌
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
小地貌
例如,单个洪积扇
微地貌
例如,沙波纹
描述和测量地貌学是研究地貌的科学,地貌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地貌形成,发展的基础。因此地貌形态特征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面积
2,高度和深度高度和深度指标是描述地貌形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地貌的高度和深度,陆地地貌可分为低地貌(0-20m)和高地貌(>200m);海洋地貌可分为:浅海地貌(0-200m),次深海地貌(200-3000m),深海地貌(3000-6000m),超深海地貌(>6000m)。
3, 垂直切割深度 指一个地貌单元内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根据地貌的垂直切割深度,可将地貌分为:平原(<50m),丘陵(50-200m),山地(>200m)
4, 地面坡度 坡度对研究现代地貌过程和了解地貌发育有很强的重要作用。根据坡度可以对地貌进行分类。苏联学者根据地面的平均坡度将地貌形态分为: 平坦平原(<0.5),波状平原(0.5-1),平原丘陵(1-4),丘陵(4-7),山地(7-24),高山(>24)。
5, 水平切割密度 单位面积上侵蚀网的长度。根据地面的水平切割密度也可将地貌进行分类。前苏联学者根据水分线距侵蚀谷地线的远近,将地貌分成如下几类:弱切割地貌(>1000m),中等切割地貌(500-1000m),显著切割地貌(100-500m),强切割地貌(50-100m),极强切割地貌(<50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