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神农洞

神农洞位于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兴建修复炎帝神农殿、烈山大宗祠、圣贤殿、功德殿、神农庙、安登泉、百草园、观天坛、神农九井等景点。景观有姜河新潮、九岭晴岚、烟寺晚钟、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断岩缩雾、龙凤旗杆等,因材借景,秀丽非凡。

传神农氏诞生于此,故名。《湖北通志》载:“神农氏起烈山,为烈山氏,今随历多是也。”烈山又名历山,因又作历山氏。神农氏为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作耒、耗,教民农业生产,给人治病,跋山涉水,不辞辛苦,遍尝百药。此“山高一里,下有一穴”,即其诞生所在。昔日穴口上建有神农庙,内塑其像,常年祀之。后屡修屡毁,仅存神农洞。洞口“方一步”,洞内可“容数人立”,壁石凝苍显绿,极具古色。神农洞外,奇峰绝壑,翠屏壁立,山花烂漫,风景如画。现已辟为旅游区。

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古神农洞位于九农山腰。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规划建设,以“建筑返古、环境还野”为特色,规划建成“世界烈山宗亲会馆”、“祭祀朝圣”、“圣遗迹游览”、“大同街市”、“炎帝故里经济技术开发”、“服务接待管理”六个区,兴建修复炎帝神农殿、烈山大宗祠、圣贤殿、功德殿、神农庙、安登泉、百草园、观天坛、神农九井等景点。景观有姜河新潮、九岭晴岚、烟寺晚钟、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断岩缩雾、龙凤旗杆等,因材借景,秀丽非凡。几千年来,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烈山敬奉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厉山地理座标为东经113°12’---113°29’,北纬31°46’---32°06’,厉山位于随州市 西北18公里.扼襄(樊)汉(口)之咽候,通南北之要冲, 北望桐柏山,南近大洪山,东瞰信阳,西通荆(州)襄(樊), 汉丹、西宁铁路交汇, 蹶水、姜水交融,316国道穿境而 过。地理环境优势,交通十分便利。总人口6万人,版土 面积12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既是鄂西北的交通交塞,又是随西北农工商物质的重要集散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