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德润松下鸣琴图

作品简介【名称】元朱德润松下鸣琴图
【又名】林下鸣琴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绢本,水墨,纵:120.8厘米,横:58厘米。
作品赏析
图绘天旷气清,树叶尽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长松下,一人抚琴,二人谈论正浓。松风琴韵,表现了文人的逸兴。坡石的形状与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显然从郭熙的画法中来。此图虽借鉴宋人,用笔却简括许多,且画面的格调已属元人。
朱德润善诗文,工书法,笔札师王羲之,格调遒丽。朱德润诗多写景状物,亦有触及时弊之作,如“人生盗贼岂愿为,天生衣食官迫之”等。著《存复斋集》10卷,附1卷。
朱德润擅山水,初学许道宁,后法郭熙,多作溪山平远、林木清森之景,重视观察自然,山石用卷云皴,树作蟹爪枝,颇具真实感。在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之外另辟蹊迳,笔墨秀健有力,景物富真实感,当北游居庸关时,尝作“画笔记行稿”。传世作品有《林下鸣琴图》、《秀野轩图》等。
这幅「林下鸣琴」用笔用墨画技纯熟,应是弃官返乡以后的作品。图绘松树下,一人弹琴,二人倾听,渔夫闻音而来,画幅的重点汇聚在这四人身上。对岸重重山丘,远接天际。画山皴纹似卷云,画树秃枝似鹰爪。通幅笔墨有李郭派的特征。但他师法古人并非抄袭古人,本幅若与郭熙的「早春图」相较,就可看出许多新意,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朱德润利用书法笔意作画,不作纤细的描绘与精致的渲染。
作者简介
朱德润(1294—1365), 字泽民, 号睢阳山人, 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25岁抵大都, 得赵孟頫推荐, 受之于仁宗、英宗两朝, 官国史院编修, 授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早年受高克恭、赵孟頫的影响。山水师法许道宁和郭熙, 树枝作“蟹爪”, 山石用卷云皴。构图或作溪山清远, 或作林木挺健、峰峦耸秀, 极富真实感。笔墨秀劲清雅。《松下鸣琴图》画高松下石坡上三人对坐, 一人操琴演奏。水中一渔翁正划舟归来。近景苍松挺立, 远处峰峦起伏, 景物旷远。笔墨挺健秀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