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陵

张陵(34~156)
中国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后改名张道陵,字辅汉,敬为张天师。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少时喜读河洛图讳、天文地理之书。曾入太学,通达五经,又好黄老之学,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汉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后隐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炼长生之道。朝廷久征不就。东汉顺帝时,修道于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教门中尊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言》为经典,自称太上老君,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制作道书24篇,建立24治区,各治立道官祭酒,以统治道民。道民有犯小过者以悔过自新为奉道之主旨 ,并用符水咒法为道民治病。传有弟子王长、赵升等。子孙世袭天师道号,历代帝君皆加有封号。
生平:
东汉顺帝(126—144年)时,张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精思炼志数年,著作道书二十四篇。感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命为天师。于是,张陵以鹤鸣山为中心设二十四治,是正一盟威道的基层组织与活动中心。初设二十四治,主要集中在蜀汉地区,后为与二十八宿相配,乃增至二十八治,其中阳平治是正一盟威道的总部。传太上正一盟威之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创立了道教。
张陵初创的正一盟威道,其主要经典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其主要宗教活动是:诵习五千文;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其组织制度主要是:各治置祭酒,以领道民。并规定按时“付天仓”及“三会”。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即奉道者一年三次(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朝会天师治。
2.西安交大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从事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操纵稳定性、工程结构抗震、减震与控震实用技术、智能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城市风环境问题研究。
工作简历
1)1975年参加工作,西安漂染厂任电工
2)1978/2----1981/12 建筑力学 理学学士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3)1982/2----1985/8 助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1985/9----1987/7 结构工程 工学硕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1987/9----1992/2 讲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1992/2----1995/4 固体力学 工学博士 西北工业大学 副教授
7)1995/5----1997/2 固体力学 博士后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8)1997/2----1999/3 西安交通大学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 博导
9)1999/4----2002/5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副处长 教授 博导
10)2002/5----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处长 教授 博导
现 任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 处长
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
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计划获得者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力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学科学位评审专家组成员
《应用力学学报》编委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学术及科研成果
教学方面
在高校工作近20余年,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主讲《理论力学》、《理论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机械振动》、《有限单元法》以及《FORTRAN 程序设计》等课程。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校讲课竞赛第一名等荣誉称号。编著教材及教学参考书2部、在国内教育与社科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的论文16篇。主持或主要参加教育部、陕西省、以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共5项。2002年获高校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
科研方面
主要从事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操纵稳定性、工程结构抗震、减震与控震实用技术、智能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城市风环境问题研究。在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知道硕士、博士研究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2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3项,校级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200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国尾武科技奖。
管理方面
具有校、院两级教学、科研等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学校干部考评中多次获得优秀、并或学校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