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竹
艾庆芸“笑竹”画
爱竹、画竹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审美时尚,自古至今,兴味未减。元代僧人觉隐曾说“喜气写兰,怒气写竹。”此论一出,怒气写竹几成定论。艾庆芸先生笔下的“笑竹”,从传统中来,但又不滞于传统。他画的竹“轻筠滴翠笑婆娑,洒进晨光尽是歌。百态千姿翩起舞,枝枝叶叶唱婀娜。”
艾庆芸,1938年出生,天津宝坻人。现为文化部中国书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他精通素描、水粉、油画的多种技法,在中国画方面,人物、山水、花鸟皆工,尤擅画竹。他一改传统画竹的旧有程式,首创“五叶手势”等新技法,且色彩斑斓,给人以醒目喜悦,激人奋进之感,世称“笑竹”。曾在北京、天津、山东、甘肃、福建等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14个国家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出版有《艾庆芸写竹》、《笑竹百图》等专著十多部。
爱竹、画竹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审美时尚,自古至今,兴味未减。竹画成为中国花鸟画中的重要一科,其根本原因在于竹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寄寓着坚贞不屈、虚怀高洁的精神。
元代僧人觉隐曾说“喜气写兰,怒气写竹。”此论一出,怒气写竹几成定论。艾庆芸先生笔下的“笑竹”,从传统中来,但又不滞于传统。他走进竹林,从北京紫竹院公园,到苏北竹山、福建原始竹林,在诸多竹的世界里写生、拍照、寻访、研究。艾庆芸喜竹、爱竹——质朴、刚柔、虚心、高风亮节,他在借鉴传统主题的同时,又把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主观精神注入画中。得其情而尽其性,赋予竹子以人格化、社会化的特征。艾庆芸说:“万物皆有情,而竹的情感尤为丰富。它的枝枝、干干、叶叶无不表现出竹的喜怒哀乐。‘喜画梅,怒画竹’的古法着实委屈了竹子。”
艾庆芸深深感到中国画中的传统墨竹已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艺术欣赏需要,同时,也不能充分表达当今艺术家的情感需求。在以丰衣足食为主的时代中,画师的笔下也应随时代而变。艾庆芸先生将主题变“怒”为“喜”,他要使竹笑遍五湖四海。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无助、绝望和对社会的愤世疾俗,而艾庆芸要用竹来表现红火的时代。他要为追求祖国的强盛而呐喊,他画的竹要给人们一种勃勃生气。因此,他的一切技法都是要教他笔下的竹“笑”起来,竹竿要“拔出声音来”,叫它们自然地给人以喜悦——“轻筠滴翠笑婆娑,洒进晨光尽是歌。百态千姿翩起舞,枝枝叶叶唱婀娜。”他要画茂林修竹,画老箨新簧,画层层叠翠,画郁郁竹海。他进而用胭脂朱砂画起了更富时代感的红竹。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人们称艾庆芸画的竹为“笑竹”,多年来,通过对传统墨竹的深入研究,吸取西画技法,对自然界竹子的大量写生考察,艾庆芸先生创造了使竹拟人“笑”起来的新技法——“五叶巴掌法”、“先叶后枝法”、“立体竿法”等。一改传统墨竹画法的旧程式,中西合壁,且色彩斑斓,其竹作充满生气、喜气、昂然向上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