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更
(1896—1982),男,中国石油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字演参,生于浙江瑞安。
1928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今南京大学),193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1936年回国后,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
1941年起任国中央大学教授,后任理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任地质系主任、教授、院长等职。
1949年后,先后在燃料工业部、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工业部任职。
50年代初投身于石油普查工作,参与领导了西北、西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曾任燃料工业部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处处长等职。
1952年起在北京石油学院任教并兼石油地质系主任。
1977年起任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另曾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北京九三学社文教委员等。对金属、非金属矿床学和石油地质学都有很深的研究,著作颇丰。
主要论著有:《南京雨花台砾石层》(1928年)、《浙江平阳明矾石矿》(1930年,合著)、《安徽铜陵县铜官山之磁矿床》(1933年,合著)、《湖南临武香花岭锡矿地质》(1993年)、《湖南江华的独居石》(1941年)、《锡矿与钨矿之成矿之先后问题》(1944年)、《陕北盆地》(1952年)、《略谈四川油气田》(1958年),还主编了《石油地质学》、《中外油气田地质学》两部教科书。他所编著的《石油地质学》、《中外油气田地质学》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的主要教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