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荣镇
1、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新荣镇基本概况新荣镇隶属于大同市新荣区,区府驻地。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大同市西北35公里处。1958年建新荣公社,1984年建镇。北靠古长城,南临淤泥河,东与内蒙古丰镇市毗连,西与左云县接壤。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距京包线及109、208国道仅10公里,得大高速公路及云丰公路、新大公路穿境而过。金镇三地总面积为103平方公里,下辖安乐庄、鲁家沟、畔沟、小官窑、王堂窑、李大头窑、新荣、光明、兴胜村、前井沟、后井沟、张布袋沟、庞家窑、下甘沟、上甘沟、里场沟、外场沟、总高墩、辛窑19个村委会。1995年跨入全市亿元镇行列,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被中共山西省委评为“省人文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绿色通道68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历史文化新荣镇历史文化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系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古代的新荣是蒙、汉等多民族共融杂居的地方,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地方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每逢佳节喜庆之日,大型的晋剧表演、威风锣鼓、高跷、秧歌、小型的耍孩、二人台、道情,各种灯火.热闹非凡。优良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以关怀照顾新荣区唯一、大同市仅四位的“老红军”栗登元为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蔚然成风,被评为省市“双拥模范镇’。
文化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晨练与晚会成为两大景观,以全省文化示范村新荣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余1 4个村,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文明村、文明社区、文化家庭、文明集体“四个创建”,村企、军民“两个共建”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拥有4个省市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社区。社会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初步达到人与人和谐相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初步达到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初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新荣镇自古为晋、蒙咽喉要镇,战略、经济位置十分重要。现为新荣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又是全区乃至晋、蒙之间的商贸集散地。近年来,新荣镇加强“四项建设”,积极构建“四大支柱”,即加强经济建设,构建富强新荣;加强政治建设,构建民主新荣;加强文化建设,构建文明新荣;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新荣。全镇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现已建成“五大种植基地”:小杂粮基地、有机蔬菜基地、苜蓿基地、育苗基地、药材基地,“两养殖园区”:奶牛园区、养羊园区。兴建了年生产苜蓿、柠条颗料饲料5万吨的欣源草业公司,荣康粮油精制品公司被列为金省十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列入全省1 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契机,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在健全完善电力、住房、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成了开元商城与公共汽车站,新增水泥(油)路里程5 2公里,初步建立起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既具有北方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城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营业收入达8000多万元。2004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 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8 06元。
镇党委、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成小杂粮、有机食品、苜蓿、饲草“四大种植基地”,奶牛园、养羊园“两大养殖园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完善电力、住房、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了开元商城与公共汽车站,新增水泥(油)路里程52公里,初步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165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2380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3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2元。
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宽裕型小康镇,是新荣镇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工程,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规划是基础、增收是核心、投入是保障。“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阶段,也是建设宽裕型小康镇的关键时期。大同市新荣镇党委政府在“十一五”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先进组织,着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宽裕型小康镇!
新荣镇“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宽裕型小康镇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到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5400万元,比2005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3711元,增长25%。乡镇企业总收入27400万元,增长35%;其中工业总收入13617万元,增长30%。初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按照这一奋斗目标,确定“十一五”时期的工作任务为:大力加强“五项建设”,逐步实现“五大目标”。
2、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新荣镇新荣镇地处广西北流市的东北部,位于北流、容县两县(市)六乡镇的交通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原名塘角圩)距离北流城区18公里。是市内较有名气的农产品集散地,全镇现有7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850人,总面积84平方公里。
全镇耕地面积19500亩(其中水田17000),山地85000亩。镇拥有丰富的高岭土,以此为原材料,以租赁、嫁接、兼并等方式先后上马了5家红砖厂,2家瓷业公司共3条生产线。辖区内建有民安、石陂冲、田冲等小水库五座,灌溉全镇80%以上的耕地,保水田面积1.5万亩,镇内的水头山泉、罗村泉是闻名市内外的名泉。新荣镇交通设施十分完善,北宝二级公路(北流至广东宝圩镇)穿境而过,1996年便率先成为全区最早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的乡镇,2003年末,全镇四级水泥硬化道路达32公里,80%的自然村(片)铺设了水泥路。
2003年镇农业总产值达985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8480万元,财政收入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8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蔬菜、鱼类、生猪、鸡鸭、禽蛋、荔枝、龙眼、木材。其中优质大米(新荣米)闻名两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每年稳定在8000亩以上,是北流市最大的制种基地。镇上拥有年生产能力2千万件的出口型日用瓷企业两家,其它建材、皮件、食品、塑料、玩具等企业115家,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普通中学3所,小学7所,在职中小学教师361人,在校学生6200人。
新荣镇其圩镇又名“塘角圩”久负盛名,现圩期每三日一圩。
积极推进寄宿制小学建设2009年2月13日上午,北流市新荣镇独岭中心小学举行挂牌仪式,这是该市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该市教育局李如权局长、李美星书记和新荣镇党委、政府领导等参加了该校挂牌仪式。
新荣镇结合本镇教育实际,为努力解决好校点布局散而小,影响教育投入效益的突出问题,在积极走访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撤并该镇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的独岭初中,并利用原独岭初中校园、教育设施创办寄宿制小学“独岭中心小学”。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独岭初中撤并创办寄宿制小学的有关工作,得到该镇广大群众、师生和家长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据悉,新荣镇将从今年起有计划、分层次推进寄宿制小学建设工作。该镇新创办的独岭中心小学在2009年春期先招收该镇毓山、五常、扶中3个村的六年级学生300多人,2009年秋期后继续扩招以上3个村的五年级学生。而该镇另一所寄宿制小学新荣中心小学寄宿部由该镇三育初中托管。计划在2009年春季期先招收大同、振新、六华和新荣4个村六年级学生共350人, 2009年秋季期后,再扩招以上4个村的五年级学生。
新荣镇党委书记陈庆刚在挂牌仪式上说,撤并独岭初中创办寄宿制独岭中心小学,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既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又方便学生入学,解决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既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推进,实现教育公平,又有利于巩固“两基”成果,让广大学生留得住、学得好;三是既有利于完善学生救助体系,让更多农村寄宿学生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又有利于规范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自强、自立能力;四是既有利于集中力量抓好初中阶段教育,又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小学教育。
北流市教育局李如权局长也在挂牌仪式讲了话,他说:从去年开始,北流市就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可以有效化解农村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和谐发展。2009年,北流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并提出“每镇努力建设2-3所寄宿制小学”的目标。李如权局长还指出,建设寄宿制小学意义重大:一是能解决教育投入效益低下的问题;二是能解决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难的问题;三是能解决农村孩子和“留守学生”就学难的问题。他表示,市教育局将大力支持新荣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并希望师生同心、各界协力把独岭中心小学能办成一所“上级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寄宿制小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