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啄木鸟
鸟种:大斑啄木鸟
学名:Dendrocopos major
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俗名:白花啄鴓、白花啄木鸟、赤、臭喯打木、叨木冠子、海南花啄木鸟、花喯打木、花啄木、花啄木
分类: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
描述:体型中等(24厘米)的常见型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虹膜-近红;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錾木声响亮,并有刺耳尖叫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的温带林区,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为分布最广泛的啄木鸟。见于整个温带林区、农作区及城市园林。共记述有九个亚种:tianshanicus于中国西北;brevirostis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越冬于小兴安岭及东北平原;wulas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和乌拉山及陕西北部;japonicus于辽宁、吉林及内蒙古东部;cabanisi于华北东部;beicki于华中北部,stresemanni于中南及西南;mandarinus于华南及东南;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典型的本属特性,錾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及树皮下的蛴螬,如天牛幼虫、吉丁虫等,对防治林木害虫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 态】常见于山地和平原的园圃、树丛及森林间,为啄木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脚强健,有趾4个,其中2个向前,2个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在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钩。攀木觅食时以嘴叩树,叩得非常快,好像击鼓一般。察出有虫时,就啄破树皮,以舌探入钩取害虫为食。索食时,从树干下方依螺旋式而渐攀至上方。鸣声尖锐,略似"滴栖"或"栖衣",常且飞且鸣。巢营于树洞中。曾在河北昌黎山地的杏树上发现一个树洞,距地约4米。 饲养管理、繁殖与斑啄木鸟相似。
常攀援树干,用嘴急促地叩击树皮,当察觉到树干内有虫时,即啄破树皮,用舌探入,将虫钩出而食。飞行时两翅一展一合,有节奏地升降,略呈波浪状。每年繁殖期间,啄凿腐朽的树干为巢洞。每窝产卵4~5枚。卵纯白色,大小约为18.5×26.8毫米。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10~12天,育雏期约23~30天。
【名 称】大斑啄木鸟 属啄木鸟科。亦称"花啄木"、"臭口奔打木"、"花口奔打木"、"白花啄木鸟"。分布全国。迄今所知,有8个亚种,本亚种分布于华北的东部;在华南地区为另一变形亚种D.m.mandarinus。
【形 态】额、眼先、颊、眉和颈侧等均白色;从额至颊部渲染淡花褐色;耳羽亦花褐色;后头辉红色;头顶以至尾部表面皆黑色;外侧尾羽的端部杂以白斑,最外侧尾羽大都白色而具黑色横斑。两翅黑色,内侧覆羽纵贯以一道白纹,飞羽横贯以数条白斑。颧纹黑色,后达至胸侧。下体淡花褐色,下腹中央以尾下覆羽均辉红色。雌鸟后头纯黑色,无红斑。 眼暗红色;嘴黑铅色;脚和趾均暗红褐色。
【生 态】常见于山地和平原的园圃、树丛及森林间,为啄木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脚强健,有趾4个,其中2个向前,2个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在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钩。攀木觅食时以嘴叩树,叩得非常快,好像击鼓一般。察出有虫时,就啄破树皮,以舌探入钩取害虫为食。索食时,从树干下方依螺旋式而渐攀至上方。鸣声尖锐,略似"滴栖"或"栖衣",常且飞且鸣。巢营于树洞中。曾在河北昌黎山地的杏树上发现一个树洞,距地约4米。 饲养管理、繁殖与斑啄木鸟相似。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